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杰[1] SUN Jie
出 处:《社科纵横》2023年第4期146-152,共7页Social Sciences Review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国古代教育经典文本研究的双重路径”(BOA200047)的研究成果。
摘 要:中国古代公共教育知识源起于公共经典文本,历经从教育经验到教育思想乃至准教育理论的知识形态演变。自在状态的古代公共教育知识,散见于古代公共经典文本,是在贵族范围之内流传的、经验形态的教育知识。自为状态的古代公共教育知识记载于以儒家为代表的相关诸子论著,是在以士人为中心的社会民间范围内广泛流传的、思想形态的教育知识。自觉状态的古代公共教育知识,是以准教育理论形态呈现的教育知识,主要体现在以《大学》《中庸》《学记》为代表的教育论著中。从公共教育知识的角度来重新审思轴心时代中国古代教育自身的价值,从亚细亚的古代社会来重新认识轴心时代中国古代公共教育知识的性质,为后学科时代重新把握和定位中国古代教育及古代公共教育知识,并从整体上理解轴心时代的教育精神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关 键 词:公共教育知识 中国古代社会 教育经验 教育思想 准教育理论
分 类 号:G40[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G529[文化科学—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