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褚宏启[1,2] CHU Hongqi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 [2]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
出 处:《教育科学研究》2023年第9期1-1,共1页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摘 要:当前,拔尖创新人才的话题热度很高。三个问题备受关注: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在教育中如何识别培养对象?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对优秀人才的统称。此类人才在我国还有许多叫法,诸如英才、领军人才、高端人才、杰出人才等等。有人把拔尖创新人才分解为“拔尖人才”与“创新人才”,认为其是两类人才的加总;还有人认为拔尖创新人才是“选拔”出来的创新人才,强调选拔的重要性。这两种看法都属于不当解读,拔尖创新人才不是两类人才,“拔尖”作为创新人才的修饰语,可以理解为“拔尖的”,强调在创新方面的出类拔萃与卓尔不群。拔尖,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拔尖,如高考状元(能考高分者未必会创新),传统手艺传承人(其手艺无人能比,但是没有创新,只是传承),等等。人人都具有创新能力,但创新能力在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拔尖创新人才中的“拔尖”,关注的是创新人才中的佼佼者,指向“钱学森之问”中的杰出人才。拔尖的创新人才,不是一般的创新人才,是能进行“大创新”的创新人才,也是我国最为紧缺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