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数学通报》2024年第5期46-50,共5页Journal of Mathematics(China)
摘 要:2023年第6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已落下帷幕,对于竞赛题的讨论却仍在继续.竞赛题不同于高考题,其思维难度、深度及广度相对来说较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挑战也更大.在具体考查时,一道竞赛题的解答时间多以小时为单位,解答过程往往迂回曲折,思维过程不是一击即中的,需要多次试错,于尝试中找寻正确的解答.这种对可行的方法慢慢摸索、逐一尝试的过程,正是生活中处理问题的一般过程--问题往往需要经历多次尝试后才能找到最终的解决办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持续不断的思考,从破题的角度到备选的方案,再到方案的逐一执行,任何环节出现了差错,都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竞赛题培养了学生持续不断的思考力.下面借助2023年IMO的不等式题来说明竞赛题与学生的思考力之间的关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