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教育的困境及可能  

The Dilemma and Possibility of Chinese New Poetry Educa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桃洲[1] Zhang Taozhou

机构地区:[1]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89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7期33-40,共8页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现代汉诗的整体性研究”(20&ZD284)。

摘  要:新诗教育的话题得到过广泛讨论,从教材篇目的争议、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到教育观念的确定、教育功能与价值的总结,人们对于何为新诗教育、如何进行新诗教育莫衷一是。新诗教育的困境,除了“应试”指令压抑甚至排挤课堂教学中的新诗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面对新诗教学有“畏难”情绪之外,更在于教学目标、手段的普遍性与新诗文体的独异性,教育教学过程的稳定性与新诗的不断生成、变化之间的。有必要从新诗与教育双向互动的角度看待新诗教育的功用,近些年研究性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成果、新诗学者参与教材和读本的编写、诗歌刊物对新诗教育的介入等,显示了新诗教育的更多可能性。实际上,可以区分出两种功能和形态的新诗教育:一种是纳入程式化的学校教育机制、与其他文类教育无差别的新诗教育,一种是个性化的、“非应试”的新诗教育。后者的意义是打破环绕在新诗和教育周围的双重樊篱,将新诗教育还原为一种广义的教育,即通过各种历练、实践对个体身心进行自我完善,而读诗和写诗是其中一种灵活、便捷的方式。

关 键 词:诗教 新诗教育 “异端” 双向互动 

分 类 号:I207.25-4[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