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创新教育研究所,重庆400015 [2]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智能学院,重庆400031
出 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4年第14期9-11,共3页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Equipment
基 金: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区域推进高中生创新素养的培育框架和实践路径究”(基金编号:K22YG602673);重庆市社科联规划项目“区域推进重庆市青少年创新素养培育的路径研究”(基金号:2021NDYB116);重庆市教委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重庆市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编号:2019CQJWGZ2047)。
摘 要: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可助力解决新时代我国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推动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促成教学模式变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发生。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具有发展理念协同化、教学模式智能化、学习模式个性化、教育资源开放化等四大特征。在赋能环节上,应把握好学生、教师和学校三大关键要素。学生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形成个体化数据,为差异性学习提供实现条件。教师实现从知识传递者到引导者、从教学垄断者到个性化指导者、从个人作战到团队协作三大转变,减轻教学负担,落实差异化教学,提升教学反思水平。学校开设人工智能启蒙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思维和技术观,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构建以生命个体为中心的教育治理框架,形成多元共融的智能化教育生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