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词发力建构古典情怀与语文能力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祝耀安 

机构地区:[1]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第一中学 [2]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组 [3]广东省祝耀安名教师工作室

出  处:《语文教学通讯》2024年第40期1-1,共1页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摘  要:高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从课程内容来看,教材中的确有专门的古诗词单元和拓展性的“古诗词诵读”版块,但从课程组织形式来看,18个学习任务群中却没有专门的古诗词学习任务群。古诗词学习是融于其他体裁和现当代作品,并借助“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等任务群的学习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保证与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内容形成衔接,同时又要力求有质的超越。为此,教师必须基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确保学生在古诗词解析深度与广度上更进一步,进而构建面向传统的文化自信和语文能力。从语言维度看,如果说“义教”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更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古诗词语言押韵、对仗、讲究平仄等外在形式特点,并在大量诵读基础上初步熟悉其运用规律,形成语感;那么面向高中生的古诗词教学,则以掌握语言内在的“诗意组织形式”为主要目标。古典诗词的语言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就像一组围绕诗意内核而以特殊程式组织起来的语言编码。高中生学习古诗词语言,实则是学习并掌握诗人特殊的“编码程式”,也即通过深入感受与体会,掌握具体的诗句是通过怎样的组织形式来体现诗情画意的,并能从语言角度“将具体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然后尝试迁移运用这样的程式来完成创造性的诗意表达。在这一环节,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诗歌语言“编码”的重要意义。语言程式稍有变动,诗意就会受到影响,而经典杰作,在语言程式上若非妙手偶得,则必然是苦心孤诣的锤炼之作。所以在模仿运用经典古诗词语言的“编码方式”时,一定要勤于斟酌,反复尝试,吟安始定。

关 键 词:古诗词教学 义务教育阶段 核心素养 语文能力 专题研讨 文化情境 语言编码 古典诗词 

分 类 号:G633.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