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的中国自觉及其理论建构  

The Chinese Consciousness of Hermeneutics and Its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曾军[1] Zeng Jun

机构地区:[1]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12期25-32,共8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科学术社团学术研究项目“中外文论互鉴的中国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4SGA002);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人文社科重大项目“新媒体艺术理论基本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23SKZD1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hermeneutics”引入中国后,先后获得“解释学”“诠释学”“阐释学”“释义学”等不同译名,至今仍并行不悖。这四种译名都表现出强烈的建构“中国hermeneutics”的学术意愿。汤一介明确提出要“创建中国解释学”,也有多位学者提出了“诗学解释学”“训诂阐释学”的主张;从“诠释学”角度发掘中国传统的阐释学者,提出了“本体诠释学”“德性诠释学”等中国主张;以“中国阐释学”为名加以研究的先有李清良、周裕锴,后以张江为代表。无论“hermeneutics”如何翻译,都离不开“解”“义”“诠”“阐”“释”等汉语概念的甄别与组合,其中“阐”的阐释路线更具与当代前沿阐释学问题对话的作用。从中国现代汉语学术传统来看,无论“hermeneutics”的译名如何组合搭配,“解”“义”“诠”“阐”,最终都归于“释”。因此,可以根据中国阐释传统及中国现代汉语学术传统中“hermeneutics”研究的最新进展,建立起以“释”为基座、以“阐”为重点、兼有“诠”“解”的不同方向的中国阐释学理论框架。

关 键 词:阐释学 诠释学 解释学 释义学 中国阐释学 

分 类 号:I0[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