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散文语言“矛盾”处的无限张力浅释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商英英 

机构地区:[1]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出  处:《山东教育》2024年第35期54-55,共2页

摘  要:所谓言语个性化,既有作者的用语习惯和言语表达功力原因,还与根据情感需要对“这一篇”作出贴切选择有关。这些个性化的言语才是散文教学应关注的,总是游走于那些“貌美如花”的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里,不能深入言语的内涵、个性之处,是学生语感发展迟缓甚至连阅读批注都千篇一律的根本原因。具体到文本中,那些能够引发阅读“矛盾”、产生阅读疑惑的地方,就是“个性化言语”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在阅读鲁迅散文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作者的选词造句会产生表达上的前后矛盾,或作者笔下的很多“人”“物”“事”“情”与其在生活中原生的形态是有差别的。换言之,就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生活形态产生了分歧,有了距离。

关 键 词:前后矛盾 散文教学 情感需要 言语表达 学生语感 发展迟缓 艺术形象 个性化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