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江苏省口岸中学,225321
出 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5年第4期63-66,共4页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History
摘 要:对于高中历史课堂而言,既要适度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不断提升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必须随之不断调整和优化,其中陷阱式设疑就是一种能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升的教学策略。陷阱式设疑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知识“陷阱”来让学生产生错误结论或者认知偏差,然后通过学生的自求自悟自得来纠正自身的知识疏漏,或者通过教师引导推动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纠偏纠错,更好地推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本文拟列举高中历史课堂中几类常用的“陷阱”,如时空类陷阱、概念类陷阱、因果类陷阱、观点类陷阱等,探讨“双减”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陷阱式设疑的举措。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