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甄晓辉
机构地区:[1]上海市闵行区君莲学校
出 处:《教育》2025年第8期63-65,共3页Education
摘 要:《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探究兴趣、创新精神。在现实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师反复讲解的题目,学生依旧出错。有的教师害怕学生出错,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就想立马纠正。这种简单直接的纠错方式看似是在节约时间,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认知误区,教育并没有实实在在地发生,学生也没有理解学习内容的本质,所以才会出现反复出错的现象。学生纠错的过程蕴含着无限的创造与潜力,因此,教师如何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显得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将课堂中出现的错误作为推动课堂教学的资源,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具体阐述如何巧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来提升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如图1所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