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任红伟[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 处:《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Z期128-129,共2页
摘 要:本文以传统伪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巴萨奈特的翻译观认为伪翻译虽然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但我们可以赋予其新的意义,以此来解除某些倾向于创作的翻译的尴尬地位。林纾的翻译就是这样一种尴尬而典型的存在,林纾用古文翻译西方小说,因其不审西文,口授手追的合作翻译方法使其译本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个人创作的影子,这不免遭人诟病。本文认为,在晚清翻译草创阶段,林纾对其译本或有意无意地个人创作与改写无可厚非,与其质疑林译小说的忠实性,不如将林译本视为一种可接受的、具有伪翻译倾向的文类,关注其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意识的介入的程度,这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25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