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51021)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哈迎飞卢顽梅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广东社会科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更多>>
相关主题:儒教宗教悲剧巴金小说《随想录》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周朴园与佟振保悲剧形象论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81-84,共4页卢顽梅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0YJA751021)
周朴园和佟振保两个人物形象的深层心理和生存处境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两人都曾出洋留学,受到西方文化价值观的熏染,但是他们无法逾越传统文化所形成的沟壑,陈旧的观念导致他们在面临婚姻的时候不惜痛失自己生命中的感性情愫,成为时代的...
关键词:曹禺 张爱玲 周朴园 佟振保 围困 
论巴金小说中的儒教“宗教人”形象
《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176-181,共6页哈迎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作家的晚年写作研究"(项目号12BZW081);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儒教与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项目号10YJA751021);广州市羊城学者项目(项目号12A011G)的阶段性成果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儒教"宗教人"的形象集中出现在家族小说中,其中尤以巴金的成就最为突出。揭示儒教的"吃人"机制和"吃人"本质,是巴金对20世纪中国启蒙文学的重要贡献。长期以来,由于学界对儒家文化的"宗教性"认识不足,因而在巴金...
关键词:巴金 家族小说 儒教 宗教人 孝子 
论《随想录》中的儒教“宗教人”形象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77-83,共7页哈迎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W081);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0YJA751021);广州市"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10Y29)
儒教是一种特殊的宗教,由于它的隐蔽性很强,尽管"五四"先驱者就已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但是对儒教的宗教实质认识,中国现代作家大多是在经历了"文革"的教训后才若有所悟,这一点在巴金的晚年写作中表现得十分突出。解放前,巴金无情...
关键词:巴金 儒教 “宗教人” 
从韦君宜看儒教与革命作家的“准宗教心态”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2期92-103,共12页哈迎飞 
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项目代号20090233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代号10YJA751021);广东省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项目代号08GJ-03);广州市“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项目代号10Y29)的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亲近宗教的作家很多,但真正皈依或信仰某一宗教的始终是少数,绝大多数作家都声称自己是无神论者,对于这些作家,儒教的潜在影响和精神束缚往往比有形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更大。本文以韦君宜研究为中心解析中国...
关键词:韦君宜 儒教 准宗教心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