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75011-44211)

作品数:8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知程相占冯晖刘绍瑾袁文丽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山东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文化研究》《船山学刊》《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味论童心说艺术哲学纲领技术崇拜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童心”与“老成”的互释性阐发
《文艺评论》2012年第4期45-49,共5页袁文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现代价值研究"(编号:05JJD750.11-44211)的阶段性成果
“童心”,是一个重要的古典文艺美学范畴,但同时又是现代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经常使用的概念。目前的学术界,研究者们大都聚焦于“童心说”的义理内涵和思想渊源,对其文艺美学内涵阐释不够。笔者拟从文艺创作和批评的角度挖掘李贽“童...
关键词:“童心”说 现代文学创作 美学内涵 文艺创作 “童心说” 美学范畴 思想渊源 学术界 
现代文艺创作美学中的“童心说”被引量:1
《中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116-119,共4页袁文丽 刘绍瑾 
蒋述卓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现代价值研究"(05JJD750.11-4421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童心说"是一个重要的古典文艺美学范畴,同时又是现代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经常使用的概念。现代语境中的"童心"意蕴,在积淀了传统要义的基础上,更吸收了中西文化的丰富内涵,彰显出"童心"与文学创作的血肉联系。"童心说"可谓一种创作美学,...
关键词:现代语境 “童心说” 创作美学 
苏轼“艺道两进”论与中国艺术哲学的纲领被引量:2
《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第1期142-149,共8页程相占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现代价值"(批准号码:05JJD750.11-44211)子课题之一"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体用论的现代阐释"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兼收并蓄孔子"道艺"论和庄子"道技"论的基础上,针对艺术活动中艺与道之间的关系,苏轼提出了"有道有艺"、"技道两进"、"道可致而不可求"、"学以致其道"等观点,从中可以概括出"艺道两进"命题。这一理论命题认为:道非凌空而得,而是来自...
关键词:苏轼 艺道两进 艺术哲学 
商周“鼎”观念的二元结构被引量:2
《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2期40-46,共7页张常勇 程相占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现代价值”(批准号码:05JJD750.11-44211)的阶段性成果
鼎是商周礼器中的代表性器物。在它身上,既凝聚了现实生活的世俗性,又饱含古人的文化想象。本文从其创制入手,通过分析上古文献,阐述商周时代鼎在人们心目申的“神圣/世俗”二元结构存在。
关键词: 神圣/世俗 技术崇拜 祖先崇拜 
京派小说家的“回忆”和“梦”文学观与老庄的“虚静”论
《江汉论坛》2008年第6期110-113,共4页冯晖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现代价值研究》(项目批准号05JJD750.11-44211)之子课题《庄子的“古典新义”与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的阶段性成果.
京派小说家有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和小说艺术理论,他们认为"创作不是描写‘眼见’的状态,是当前‘一切官能的感觉的回忆’"(沈从文),"小说是回忆"(汪曾祺),"创作的时候应该是‘反刍,’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梦"(废名)。他们对文学创作持"回忆"观...
关键词:京派小说家 回忆  老庄 虚静 
寄至味于淡泊——宋代味论发展的文化考察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124-127,共4页李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现代价值研究"(05JJD750.11-44211)
作为中国文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味论发展到了宋代,明显地不同于唐代,是将"淡"作为味论的审美理想广泛推崇。究其原因与庶族地主的崛起与平民文化的兴起,儒学朝理学方向发展的影响,宋代文人生活环境与心路历程,以及宋代文学形态和风格变化...
关键词:味论 淡味 宋代文化 
京派小说的“异秉”人生与道家理想人物被引量:1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94-99,155,共7页刘绍瑾 冯晖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现代价值研究>(批准号:05JJD750.11-44211)
京派作家废名、汪曾祺创作了诸多"异秉"小说。这是京派作家对人类诗意生存的文学表达及美学设计。溯其文化与美学渊源,老子所塑造的"愚人"形象、庄子再三描摹的"真人"形象以及那些"技进乎道"的庖丁们,正是京派笔下"异秉"人生的文化原型。
关键词:京派小说 异秉 道家 诗意人生 
“味”论内涵的延展被引量:2
《船山学刊》2007年第4期97-100,共4页李知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现代价值研究>(05JJD750.11-44211)
"味"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独特的范畴。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出发,结合中国哲学思想和礼乐制度考察味论的起源。以历史为线,勾画"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涵的延展,注意到"味"与其他概念范畴的联系。在"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语境中,是对古代...
关键词: 味论 内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