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常勇

作品数:6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化出口技术崇拜文化界定文化概念祖先崇拜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兰州学刊》《中国报业》《新闻传播》《西北民族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他者认同:文化出口的前提被引量:1
《中国报业》2012年第05X期141-142,共2页张常勇 俞蓓 
文化出口不畅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亟待破解的困局,基于文化自我中心倾向形成的文化壁垒是重要成因。文化自我中心倾向表现为文化认同,认同自身与排斥他者并行,走出文化出口的困局需要以他者认同为前提。而以市场为导向、明确消费群...
关键词:文化出口 我族中心主义 认同 
文化出口中的“文化”界定被引量:2
《新闻传播》2012年第6期257-258,共2页张常勇 
文化出口要求从便于操作的角度定义"文化"。中西传统对文化的理解存在差别,现今以西方传统为基础的文化概念也因复杂性、多义性难以具体把握,从中将文化定义为符号可以提高文化概念的可操作性,为文化出口的实施提供便利。
关键词:文化出口 文化概念 符号 
移植话语的本土建构——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概念的中国境遇被引量:1
《新闻传播》2012年第4期208-211,共4页张常勇 
哈贝马斯所提出的"公共领域"这一概念引入中国以后,给中国的诸多学科带来了启迪和思考。它在中国的境遇大致经历了译介输入、套用借用、本土建构三个阶段,反映了从西方移植的学术话语中国本土化的一般过程。认识这一过程,对我国研究者...
关键词:公共领域 话语移植 本土建构 
中国文学人类学的理论视域反思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56-60,70,共6页张常勇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中国文学人类学以人类学的理念与方法来研究文学。在理论上,它主要借鉴了西方的神话-原型批评以及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研究。神话原型批评在理论生成上存在着严重的比附性,本身并不科学,对它的过度依赖令文学人类学的...
关键词:理论视域 文学人类学 神话-原型批评 文化研究 
商周“鼎”观念的二元结构被引量:2
《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2期40-46,共7页张常勇 程相占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现代价值”(批准号码:05JJD750.11-44211)的阶段性成果
鼎是商周礼器中的代表性器物。在它身上,既凝聚了现实生活的世俗性,又饱含古人的文化想象。本文从其创制入手,通过分析上古文献,阐述商周时代鼎在人们心目申的“神圣/世俗”二元结构存在。
关键词: 神圣/世俗 技术崇拜 祖先崇拜 
艺术的“画框”效应——界定艺术的一种尝试被引量:1
《兰州学刊》2008年第2期163-164,150,共3页张常勇 
界定艺术一直是艺术理论上的难题,面对实践与理论上更加严峻的挑战,一些理论家转而寻求通过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线来界定艺术。在这界线中产生的"画框效应"源于艺术的本性,包涵艺术的两大功能性特征:距离与突显。将它作为界定艺术的一...
关键词:艺术定义 画框效应 距离 突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