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FX009)

作品数:10被引量:5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杨清望陶华强曹卷张亮王进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政治与法律》《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法制与社会发展》更多>>
相关主题:混同司法行政化司法权司法地方化公共服务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环境资源代际信托的权利基础及其制度属性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86-93,共8页杨清望 陶华强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视角下的社会公平正义研究"(10CFX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171203);中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2014JSJJ044)
环境资源保护的权利基础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在"风险社会"下发展为"后代人生活和发展模式选择权"。当代人对后代人享有环境资源权利所负有的保有义务,信托制度发展的新动向决定了建立环境资源代际信托法律制度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这种...
关键词:环境资源 代际信托 生活和发展模式选择权 制度属性 
土地确权与国家德性——基于《宪法》第10条的法理分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53-60,共8页王进文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视角下的社会公平正义研究"(10CFX00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研究"(13&ZD032);中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2014JSJJ044)
土地问题是中国当前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1982年宪法第10条关于土地性质的城乡二元划分之规定,在法律层面上便会产生以下问题:一是城市界限不明确,存在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二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因行政权力介入而处于不稳定状态,...
关键词:土地确权 财产权属性 身份权利 国家德性 
司法权中央事权化:法理内涵与政法语境的混同被引量:21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1期53-59,共7页杨清望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体系研究"(12@ZH01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研究"(13&ZD03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CFX009)
司法权本质上属于中央事权的判断为中央统一开展司法改革提供了理论前提,但是这种判断却将司法权的法理内涵和本质规律与政法语境下的政治要求混同起来,从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司法地方化和司法行政化的难题。司法改革必须首先回到司法...
关键词:司法权 法理内涵 政法语境 司法地方化 司法行政化 
县域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检视与反思——基于宜章县网格化管理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110-116,共7页陶华强 曹卷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视角下的社会公平正义研究"(10CFX009)
在现代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和治理现代化的语境下,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借鉴与复制在基层的应用中产生了异化现象。县域网格化管理的推广和应用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目标,以社会自治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以法治为保障的逻辑理路展开。
关键词:县域网格化管理 社会自治 约束条件 异化 
民国时期永佃制的结构与功能新探被引量:1
《学术界》2014年第12期33-44,325,共12页张亮 杨清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视角下的社会公平正义研究"(项目批准号10CFX009)的阶段性成果
永佃制发展至民国时期,既有对传统制度的继承,又有结构和功能上的新变化。民国时期的永佃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演变。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永佃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永佃习惯和永佃权法律制度的二元性结构,并实现了不同地权享有者之间利...
关键词:永佃制 永佃权 土地所有权 地权流转 
“法治中国”提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被引量:9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5期14-16,共3页杨清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研究"(13&ZD03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0CFX009)
"法治中国"作为党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上的重要涵盖性概念,其提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这集中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关键词:法治中国 意义 一体化建设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论第三方支付中的信托法律关系被引量:5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27-30,共4页陶华强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视角下的社会公平正义研究"(编号:10CFX009)的阶段性成果
对社会中某种既存的法律现象折射出的法律关系的认识不足,必将遭遇法律规制层面的现实困境。寄希望于"造法功能"的实用主义态度解决的仅是法律技术问题而非制度问题。对第三方支付中形成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考量,尤其是对其中涉及的信托法...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 委托人 受托人 信托法律关系 
公共服务的“意义”探析与内容重构被引量:11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99-111,共13页杨清望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CFX009);中南大学前沿研究重大项目(201024100001);中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人文社科杰出青年人才项目(2011RWSK010)
公共服务内容及其体系的界定是进行公共服务立法的前提,而公共服务的不同意义层次决定了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及体系。按照服务的对象来分,其意义主要有个人意义、社会意义和变迁意义三个方面。它们分别决定公共服务内容,其体系涵盖基础...
关键词:公共服务 意义 内容 重构 
我国的社会现状与能动司法模式的建构被引量:3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75-80,共6页杨清望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CFX009);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09YBA154);中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2011RWSK010)
能动司法是指发挥司法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为大局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动司法的关键是要回答面对疑难问题时司法是否可以突破既有法律的框架去寻求妥当的结论。司法模式的选择根源于特定的社会结构。双面社会结构和利益转型...
关键词:社会转型 能动司法模式 权利先导 
论法律服从的产生机制及实现途径被引量:7
《政治与法律》2012年第2期60-73,共14页杨清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视角下的社会公平正义研究"(批准号:10CFX009)的阶段性成果
人们为什么服从法律是建构法治的前提问题。服从发生的基本类型是主动服从和被动服从,基本变量是权力和利益,发生机制是奖励—惩罚机制,这种机制就是按照认知系列和序列的方式对法律信息进行加工,核心就是利益主导法律信息的编码化、主...
关键词:法律服从 产生机制 利益 权力 权利本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