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935-1949)

作品数:5被引量:5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原王玉娟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民族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县长感知乡土性文化遗产地方感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民国县长任职保障研究——以1935-1949年四川县长群体为例被引量: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61-167,共7页王玉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国基层行政人员铨选的区域特殊性研究(1935-1949)"(12CZS03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国川省对县长人事的整顿及其影响(1935-1949)"(11YJC770064)研究成果之一
民国时期,县长更换频繁,1935年川政统一后的四川亦然。川省县长之所以频繁更换,主要与四川政治的区域特殊性有很大关系。即从川政统一始,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派系之间的权力争斗便贯穿于四川政治进程。每一届省主席上台后出于权力掌控的...
关键词:基层权力 民国县长 县政人事 四川省 
历史人类学与西南民族地区商会史研究范式的构建被引量:3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33-39,共7页张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民国商会与社会转型:贵州安顺的商会与商绅(1935-1949)"(项目编号:10YJC840049)阶段研究成果
开展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商会史的研究,对深刻认识20世纪以来中国民族边疆地区的社会转型,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借鉴历史人类学相关的研究视野、考察方法和关怀旨趣,构建民族地区商会史的研究范式,不仅有助于这一研究领域的拓展和...
关键词:历史人类学 民族地区商会史 研究范式 
“走廊”与“通道”:中国西南区域研究的人类学再构思被引量:15
《民族学刊》2014年第4期1-7,84-88,共12页张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民国商会与社会转型:贵州安顺的商会与商绅(1935-1949)"(项目编号:10YJC840049)阶段性成果
中国西南的人类学研究有着深厚的区域研究传统。改革开放之后,西南研究陆续出现了"区域模式"、"族群模式"和"跨境模式"三种研究范式。其中"区域模式"更贴近于社会历史现实,具有强烈的学科问题意识。至二十一世纪,基于历史上民族的源流...
关键词:中国西南 区域研究 走廊学说 通道研究 
从“乡土性”到“地方感”:文化遗产的现代性承载被引量:33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6-12,共7页张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民国商会与社会转型:贵州安顺的商会与商绅(1935-1949)"(10YJC840049);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项目(xwd-s0304)阶段性成果
文章通过分析呈现"文化遗产"概念在中国兴起的思想观念脉络与社会历史背景,指出当代中国所兴起的文化遗产保护浪潮,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重建地方感的社会实践与知识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所形塑和承载的地方感,不仅延伸...
关键词:文化遗产 地方感知 认同机制 现代性 
抗战时期川省县长权责的演变及其影响被引量:1
《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第6期171-176,共6页王玉娟 
2011年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国川省对县长人事的整顿及其影响(1935-1949)(11YJC770064)";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国基层行政人员铨选的区域特殊性研究(1935-1949)(12CZS031)"
1939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县各级组织纲要》,通令各省普遍实行"新县制"以推进地方自治。国民政府借地方"自治"名义,逐渐加强中央对地方社会的控制力度。随着国家权力向下延伸与扩张,国家基层行政官员县长的职责也相应加重。同时在抗战...
关键词:县长人事 新县制 地方自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