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FWW002)

作品数:5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成红舞康立新更多>>
相关机构:济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外语与外语教学》《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他者德里罗哀悼迪斯叙事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论唐·德里罗小说的生态之殇与叙事拯救被引量:5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年第5期138-143,共6页康立新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从他者到自我--波伏瓦他者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3FWW002)的阶段性成果
唐·德里罗是美国当代文坛的杰出代表。他的小说往往能够全面而集中地反映美国当代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因此其有"美国当代社会的复印机"之称。作为具有高度生态自觉意识的后现代作家,唐·德里罗在作品中对美国当代社会种种"非生态性"不...
关键词:唐·德里罗 生态之殇 叙事 拯救 后现代解构 
灾难记忆与生命哀悼——从朱迪斯·巴特勒的哀悼伦理看德里罗《坠落的人》的另类后现代主义精神被引量:1
《外国文学动态》2015年第1期41-48,共8页成红舞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从他者到自我--波伏瓦他者理论研究"(13FWW002)的阶段性成果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后现代主义在二十一世纪开端遭遇了空前的挑战,德里罗的"9·11"小说《坠落的人》揭示了灾难之后人们精神创伤痊愈的艰难过程,也揭示了在灾难面前,无论是直接的受害者还是间接的受害者,或者直接的施暴者,...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哀悼 生命 反思 
他者观与哀悼伦理——西蒙娜·德·波伏瓦与朱迪斯·巴特勒的他者观比较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74-81,122,共9页成红舞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从他者到自我--波伏瓦他者理论研究"(13FWW002);2013年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资助经费项目"波伏瓦的他者理论与文学创作研究"(J13WD26);2012年校级课题"波伏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X1211);2013年博士启动基金课题"跨文化中的他者文化想象"(B1303)
波伏瓦与巴特勒分属于女性主义发展史上不同阶段的理论代表,二者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方向,许多观念在很多方面具有对话性质,而他者这一问题一直是二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比较波伏瓦和巴特勒在他者问题上的看...
关键词:波伏瓦 巴特勒 他者 哀悼伦理 相互性 
言说他者还是言说自我——从波伏瓦在中国译介中的一场论争谈起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1-15,2,共5页成红舞 
2013年博士启动基金课题"跨文化中的他者文化想象"(B1303);2012年校级课题"波伏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X1211);2013年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资助经费项目"波伏瓦的他者理论与文学创作研究"(J13WD26);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从他者到自我--波伏瓦他者理论研究"(13FWW002)
波伏瓦在中国的接受史已近30多年,但关于波伏瓦与萨特的一些问题的论争仍然未止,这些论争甚至贯穿了波伏瓦在中国译介的整段历程。其中,董鼎山、黄忠晶和施依秀三位学者之间的一场论争就断断续续持续了10多年。三方各持的观点在很大程...
关键词:波伏瓦 萨特 他者 女性 
波伏瓦与红色中国形象被引量:1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9期91-97,共7页成红舞 
2013年博士启动基金课题"跨文化中的他者文化想象"(课题代号B1303);2013年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资助经费项目"波伏瓦的他者理论与文学创作研究"(项目编号:J13WD26);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从他者到自我--波伏瓦他者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3FWW002)的阶段性成果
波伏瓦与萨特一行于上世纪中叶来到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进行了为期45天的考察,波伏瓦与萨特回国后都曾为这一行撰写过文字,波伏瓦撰写了长篇报道《长征》,对新中国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报道。此报道于1958年译成英文,在西方世界传播。...
关键词:波伏瓦 《长征》 红色中国 自我 他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