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YY052)

作品数:15被引量:10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史秀菊吕佳陈纪昌范慧琴聂甘霖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太原师范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山西大同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语言研究》《方言》《语言科学》《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晋语山西方言方言人称代词官话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山西方言人称代词复数词尾“家”的来源被引量:2
《学周刊(上旬)》2016年第4期210-211,共2页史秀菊 吕佳 
国家社科基金(05BYY052)"晋方言语法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山西南部和东南部方言的人称代词复数词尾多数为"家"或"家"的变体形式,这个复数词尾应是近代汉语代词词尾的沿用。"家"由表示"家族""家庭"等集体概念的名词到人称代词复数词尾经历了语法化的历程,其语法化的基础是以家族为基础的封建社...
关键词:山西方言 人称代词 复数  
晋语盂县方言的时制系统被引量:1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108-110,共3页史秀菊 
国家社科基金:<晋方言语法史研究>(05BYY052)
盂县方言的时制系统首先包括先事时、当事时和后事时。先事时标记为"来;"当事时分为当事—现在时、当事—过去时、当事—将来时三类,标记词是"哩"和"咧;"后事时也分为后事—现在时、后事—过去时、后事—将来时,标记词为"也"。同一句子...
关键词:晋语 盂县 时制 
晋语盂县方言的体态系统被引量:1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91-94,共4页史秀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晋方言语法史研究>(05BYY052)
盂县方言体系统包括动态和事态两方面,动态有完成体、持续体、经历体、继续体和起始体;事态有已然态、曾然态、将然态和正然态。体与态主要通过标记词来体现,而且体标记和态标记可以在同一句子中共现,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意义和态意义。
关键词:晋语 盂县   
山西方言的特指疑问句(二)被引量:8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62-66,共5页史秀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BYY052)
问方式的疑问代词常用"怎么/怎嘛"的合音形式"咋"、"作"、"啧"以及省略形式"怎"等,少数方言用"阿地""得嗫"等。问原因的疑问代词有两套,一套是"怎么"、"咋"、"啥"、"甚"等,另一套是"(因)为啥"、"(因)为甚"、"(因)为什么"等,少数方言用"...
关键词:晋语 官话 特指疑问句 疑问代词 
论专制政体形成的多样性被引量:2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26-29,68,共5页聂甘霖 陈纪昌 
专制政体形成是多样的,专制制度在世界各地都曾存在过,但它产生的条件是多种多样的。地理环境只是给人类创造文化提供了条件,相同的环境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介入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我们研究文化现象时,最好是用文化来解释文化...
关键词:专制政体 国家形成途径 社会文化 
山西方言的特指疑问句(一)被引量:8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63-68,共6页史秀菊 
国家社科基金"晋方言语法史研究"(05BYY052)
特指问句是指用疑问代词作为疑问焦点的问句。山西方言特指问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疑问代词上,疑问代词在官话区和晋语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晋语区问人的疑问代词有单数"谁"复数"谁们"领格"谁家"等;官话区没有复数形式和领格形式,问人代词...
关键词:晋语 官话 特指疑问句 疑问代词 
山西晋语区的事态助词“来”“来了”“来来”“来嘅”被引量:19
《语言研究》2011年第3期103-107,共5页史秀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晋方言语法史研究"(05BYY052)
山西晋语区活跃着一个句末助词"来",是兼表"过去时"与"已然态"的助词,且有成句作用。连用的句末助词"来嘅""来了"和"来来"分布在不同市县,其中"来了"和"来来"中的后一音节"了"和"来"应是"了也"的合音形式,"来嘅"的"嘅"应是"去也"的合音...
关键词:晋语 事态助词  来了 来来 来嘅 
山西河津方言“子”尾的语音特点被引量:6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88-89,共2页史秀菊 
国家社科基金:<晋方言语法史研究>(05BYY052)
河津方言"子"尾有三个层次的读音:第一种是老派读音,即按照前一音节韵母是否具有鼻音色彩把"子"尾分别读为[tei0]与[nei0],这是一种连读音变现象,至今仍是当地方言的强势读音;第二种是中年妇女把[tei0]、[nei0]合流为[nei0]的读音,这应...
关键词:山西方言 河津 “子”尾 
山西南部方言的“X去”及其来源
《语文研究》2010年第4期62-64,F0003,共4页史秀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晋方言语法史研究"(项目编号:05BYY052)的阶段性成果
山西南部方言(汾河片)有一个"X去",一般构成"X+去+VP/AP"结构,X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和名词性词语,如"走去""老去""清明去"。"X去"可理解为"X时",X为形容词时也可以理解为"X形了"或"X形以后"。近代汉语中"X去"和"X时"能够互文为义。山西...
关键词:X去 助词 语法化 
山西方言人称代词复数的表现形式被引量:45
《方言》2010年第4期362-367,共6页史秀菊 
国家社科基金(05BYY052)"晋方言语法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山西方言人称代词单数和复数之间转换主要有附加、合音、变调、异根四种方法,这些方法可单纯使用,也可并行或叠加在一起使用。还可同时使用几种说法,这几种说法有的可自由替换,有的形成互补分布,本文把这些表现形式概括为单纯型、并用...
关键词:山西方言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复数表达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