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2009JJD770007)

作品数:10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焕君张涛李霖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安徽史学》《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史学集刊》《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魏晋时期调适《永乐大典》宫廷藏书辑佚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關於孝經孔傳之成立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2012年第1期57-64,共8页 刁小龍(译) 陸明波(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研究项目《朱裹礼学研究——以祭礼为中心》(项目号:2009JJD770007)成果之一。
進入研究之前,有若干問題需先做説明。本文屢次言及“孔傳”,若詳言之,即“古文孝經孔安國傳”之省略。所謂“古文孝經”者,乃與“今文孝經”相對之説。“古文”即以通行於先秦時代之蝌蚪古文書寫者,“今文”則指以漢代通用之隸書記録者...
关键词:問題 省略 寫者 安國 經孔 之隸 蝌蚪 
關於御注孝經序之疑惑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2012年第1期65-73,共9页 刁小龍(译) 陸明波(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研究项目《朱熹礼学研究——以祭礼为中心》(项目号:2009JJD770007)成果之一。
唐玄宗《御注孝經》有開元始注與天寶重注二種。今檢天寳重注所附玄宗《孝經序》,其言“今故特擧六家之異同,會五經之旨趣”。此“六家”所指何人,於窺知構成《御注孝經》之根本資料,具有重大關係。宋邢昺等爲此玄宗《序》作疏,謂“六...
关键词:正義 天寶 所據 明記 形式 經序 作疏 
经学解释:训诂与义理之间——以《论语》“克己復礼”程朱说为例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2012年第1期32-43,共12页刁小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研究项目《朱熹礼学研究——以祭礼为中心》(项目号:2009JJD770007)成果之一
'小学'训诂与义理阐释的关系是经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经典解释的路径选择似乎决定了各自的最终趋向。然而,究竟孰为'叛道'孰为'卫道'?实则,'小学'训诂与义理阐释之间的矛盾强力体现出了经学解释中重要的两个方面。小学训诂给予了经学...
关键词:训诂 义理 诠释立场 克己复礼 
理解版本的方法与效用被引量:3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2012年第1期260-272,共13页葉純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研究项目“朱熹礼学研究——以祭礼为中心”(项目号:2009JJD770007)成果之一
在学术研究中,'内容'舆'版本'原本应该是密不可分的一体两面,但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学者大多关注文本内容所隐藏的作者思想,不瞭解或者认为不必要瞭解版本的相关问题;而研究版本的学者则因深陷在版本的鉴定上,对文本的内容不关注或者...
关键词:文献学 版本 古籍整理 
从中古时期招魂葬的废兴看儒家经典与社会的互动被引量: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45-52,155-156,共8页张焕君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礼制与人情之调适--以中古时期女性地位的变化为中心"(201022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朱熹礼学研究--以祭礼为中心"(2009JJD770007)
东晋初年,朝廷就是否允许举行招魂葬展开激烈争论。禁止派认为人死之后,魂魄、形神各自分离,形魄闭置棺中,埋于地下,魂神入于宗庙,享受祭祀,不可混杂。支持派则从人情与民俗出发,认为招魂葬有助于孝子发哀情,而民间本有招魂续魄的习俗,...
关键词:中古 招魂葬 儒家经典 儒家丧礼 “复”礼 
论孔子礼学思想中的成人之道与君子养成被引量:3
《安徽史学》2012年第1期114-119,共6页张焕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研究项目<朱熹礼学研究--以祭礼为中心>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2009JJD770007
孔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从未中断。20世纪之前,孔子是至圣先师,地位尊崇,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正统地位。五四之后,孔子及其代表的传统文化遭到不断的否定和攻击,至今余音犹在,不绝于耳。但否定并不等于能够消除,最近二十年...
关键词:孔子 成人之道 礼学思想 君子 传统文化 中国社会 20世纪 礼仪教育 
从居丧之礼的变化看魏晋时期孝道观的调适被引量:5
《史学集刊》2011年第6期57-63,共7页张焕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研究项目"朱熹礼学研究--以祭礼为中心"(2009JJD770007)阶段性成果
居丧之礼在儒家理论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在魏晋时期也受到格外的重视。通过丧服变除,使居丧者随着时间的流逝,约束情感,恢复正常生活,情、礼兼重的孝道观也得以形成。但在魏晋时期,由于玄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情在礼制中的地位大为提升,逐...
关键词:居丧之礼 魏晋时期 玄学 孝道 
三礼馆辑录《永乐大典》经说考被引量:14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年第6期98-130,162-163,共33页张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研究项目项目号:2009JJD770007成果之一
乾隆初年,朝廷诏开三礼馆,发得《永乐大典》,撮录其中礼经佚籍,堪称四库全书馆辑佚之先声。洎后《大典》相关卷册佚去,而三礼馆辑录稿仍存,此稿虽非完帙,但《大典》礼学内容据此得以稍稍复原,四库馆及此后所辑《大典》礼学文献,亦可与...
关键词:《永乐大典》三礼馆 辑佚 礼学典籍 宫廷藏书 
礼制与人情的调适——以魏晋时期前母的服丧问题为中心被引量:2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55-59,共5页张焕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研究项目(2009JJD770007)
"礼不二嫡"观念是一夫一妻制的理论基础,但因战乱等因素出现的"前母"问题却对这一基础形成很大的威胁。而如何处理这个礼经从未规定但现实中屡见不鲜的难题,成了对魏晋时期礼学家的极大考验。从西晋到东晋,从"不应制服"到"交相为服",寻...
关键词:《丧服》 礼不二嫡 变礼 缘情制礼 
论陈乔枞与王先谦三家诗学之体系被引量:1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2010年第1期95-113,共19页李霖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朱熹礼学研究——以祭礼为中心”(课题编号2009JJD770007)成果之一
清代三家诗学,历来论者甚众。学者多以汉代三家诗的原貌为标准,考较清人辑佚之得失。本文区分汉代三家诗本身和清人辑佚三家诗的成果,纯粹以辑佚学的内部视角,探索陈乔枞、王先谦的不同思路,指出陈乔枞贯彻一套家法理论以分析《诗经》异...
关键词:三家诗 陈乔枞 王先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