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czw006)

作品数:3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沈亚丹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汉语诗歌感知方式声音中国音乐寂静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中国音乐生成过程与音乐主体的感知方式被引量:8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90-93,共4页沈亚丹 
国家社科基金<汉语诗歌的音乐形式及其变迁>(04czw006)中期成果;国家"985工程""科技;伦理与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成果之一。
音乐的生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乐音、声音结构和主体对于世界的音乐化感知。其中乐音是其最终的直观呈现方式,由和谐的声音构成,乐音可以追溯为声音结构并最终来自于创作和聆听主体对于世界的音乐化感知。音乐结构是音乐声音的特定构成方...
关键词:声音 结构 感知方式 时间化感知 
《燕燕歌》和《候人歌》——汉语诗歌发生神话的音乐信息被引量:2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37-41,共5页沈亚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号04czw006)中期成果;国家985科学;人文与艺术研究基地成果
汉语诗歌的发生可以追溯到《吕氏春秋》记载的《燕燕歌》和《候人歌》,它们分别作为“北音之始”和“南音之始”,不但从神话学角度记载了诗歌发生的不同地理位置,同时也在寥寥数字中留下汉语诗歌不同发生状态的若干信息。前者在两两句...
关键词:《燕燕歌》 《候人歌》 节奏 旋律 汉语诗歌 发生神话 
论汉语诗歌的内在音乐境界被引量:2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126-130,137,共6页沈亚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号04czw006);国家985科学;人文与艺术研究基地成果
诗歌语言是一种音乐化语言,但诗歌不能等同于韵语。诗歌的音乐形式既是其外部声音特征,也是其内在规定,节奏、韵律仅是其本质的外在显现。音乐和诗歌都是时间艺术,其共同逻辑起点是人对于世界的时间化感知。时间是内省形式,因而不可言说...
关键词:节奏化空间 动态意象 内在旋律 寂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