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3JZD039)

作品数:33被引量:11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杨泽伟董世杰何海榕张颖匡增军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三峡大学海南政法职业学院陕西警官职业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国际法研究》《学术论坛》《学术探索》《时代法学》更多>>
相关主题:法律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上丝绸之路单方国际法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东帝汶诉澳大利亚仲裁案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4
《武大国际法评论》2017年第5期71-86,共16页黄文博 
杨泽伟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海上共同开发国际案例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13JZD039)阶段性成果之一
东帝汶诉澳大利亚仲裁案是首个海上共同开发国家间争端的仲裁案件。东帝汶试图通过国际仲裁来挣脱《特定海上安排条约》法律框架的束缚,寻求与澳大利亚达成最终海域划界,维护海洋权益。采用实证分析法,详细介绍案件背景和基本情况,总结...
关键词:东帝汶诉澳大利亚 共同开发 海洋法 诚信原则 
论海上共同开发监督机制的完善及其在南海的适用被引量:1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53-62,共10页黄文博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海上共同开发国际案例与实践研究"(13JZD039)阶段性成果
监督机制是海上共同开发协定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据现有的海上共同开发实践,监督机制可被总结为三种类型:国家双向监督型、国有公司监督型和联合机构监督型。这些类型的监督机制在推进海上共同开发的同时,也存在弊端。国际社会有诸多国...
关键词:海上共同开发监督机制 国际组织 南海共同开发 海洋法 
泰国湾海上共同开发先存权问题的处理及其启示
《南海法学》2017年第2期116-124,共9页何海榕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南海岛礁所涉重大现实问题及其对策研究"(16ZDA073);中国法学会2015年度部级法学研究一般项目"泰国湾争议海域划界的国际法问题研究"(CLS(2015)C6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海上共同开发国际案例与实践研究"(13JZD039)
"先存权"虽然从理论上看不合理或不合法,但在解决海域争端实践尤其是在共同开发的实践中却具有实际意义。泰国湾沿海国一般采取"阻断""纳入"和"对等行为"处理"先存权",一般并不撤销而是保留"先存权"。"先存权"普遍存在于我国与邻国的未...
关键词:“先存权” 海上共同开发 泰国湾 
论单方面石油活动在海洋划界中的意义被引量:1
《北方法学》2017年第2期140-148,共9页董世杰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海上共同开发国际案例与实践研究"(13JZD03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0批面上项目(2016M6023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争端当事国的单方面石油活动要想成为海洋划界的考虑因素,必须通过其单方面石油活动证明存在临时协议、默认、明示或默示协议。由于临时协议仅具有历史意义,而明示协议在实践中又不可能出现,那么只能寄希望于默认和默示协议。主张默认...
关键词:单方面石油活动 海洋划界 临时协议 默认 明示或默示协议 
阿根廷在马岛争端中的困境与出路
《拉丁美洲研究》2017年第1期133-145,157,共13页杨珍华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英国海洋战略问题研究”(编号:AOCZDA2013 09);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海上共同开发国际案例与实践研究”(编号:13JZD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80多年的马岛争端史使其成为全球最为悠久的领土争端。长期的阿英马岛主权谈判无实质性进展,阿根廷在马岛争端解决中陷入困境:阿根廷的马岛主权依据占优势,但收回主权乏力;国际社会大多数支持阿根廷的马岛主权诉求,但国际机制作用有限...
关键词:马岛争端 主权主张 非殖民化 马岛居民 共同开发 
海上共同开发的先存权问题研究被引量:8
《法学评论》2017年第1期121-127,共7页杨泽伟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海上共同开发国际案例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13JZD039)和‘南海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5JZD036)”阶段性成果之一
先存权问题的产生主要有政治、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沿海国因在争议海域单方面颁发勘探开发许可证而产生的先存权,是与沿海国承担的相互克制的义务相冲突的。海上共同开发中先存权问题的处理方式主要有明确承认先存权、不正...
关键词:海上共同开发 先存权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半闭海制度对南海低敏感领域合作的启示被引量:13
《学术论坛》2016年第6期68-73,共6页张颖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海上共同开发国际案例与实践研究"(13JZD039)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半闭海制度为半闭海区域的沿岸国家开展海洋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倡导在相关国际组织的参与下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科学考察三个方面开展具体的合作。中国应借鉴半闭海制度的实践经验,从渔业资...
关键词:海洋法公约 半闭海 南海 低敏感领域合作 
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变革
《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12期83-85,共3页杨泽伟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海上共同开发国际案例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立及其缺陷(一)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立1982年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签署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对海洋法领域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做了规定。《公约》是当代国际外交的一次突出成就,是一个比以往国际条...
关键词:海洋法律 法律制度 海洋法会议 
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变革被引量:11
《东方法学》2016年第5期45-54,共10页杨泽伟 
作者主持承担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海上共同开发国际案例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13JZD039)”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在历史性权利、岛屿与岩礁制度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中国参与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变革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变革将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关键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国际海洋法律秩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争议海域单方面石油活动的合法性研究被引量:3
《边界与海洋研究》2016年第3期102-115,共14页董世杰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3JZD039)
争端当事国的单方面石油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订立石油合同、勘探和开采三个阶段。尽管当事国可以主张在争议海域内行使主权权利,从而为其单方面石油活动提供法律依据,但是单方面石油活动仍不得"危害或阻碍最后协议的达成"。因此,...
关键词:争议海域 单方面石油活动 合法性 临时性 非临时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