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FX014)

作品数:9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曾代伟孙西勇毕凌雪张伟宋宏飞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渤海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法治研究》《山东社会科学》《求索》《贵州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抗战时期司法改革巡回审判战区国民政府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抗战时期战区巡回审判经费筹措考略——以1939—1940年江西战区为例被引量:1
《河北法学》2015年第2期15-28,共14页曾代伟 孙西勇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抗战大后方司法审判制度的改革与实践>(11BFX014)
1939—1940年江西战区巡回审判经费由江西省政府与江西高等法院共同筹措,经费主要由巡回审判员役薪饷和办公费构成。战时紧缩政策下,无法收收入的巡回审判员役薪俸的优厚,体现了国民政府对巡回审判推事的优待与其独立审判的肯定。办公...
关键词:抗战时期 江西战区 巡回审判 薪饷和办公费 筹措 
抗战时期战区巡回审判检察职权的弱化与变通——以江西战区为例被引量:1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12-118,共7页孙西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抗战大后方司法审判制度的改革与实践"(编号:11BFX014);江西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抗日战争时期江西战区巡回审判制度与司法实践研究"(编号:14FX15)
无检察官设置是战区巡回审判检察职权弱化与变通的直接表现,它导致其部分检察职权的消失或下移。而无检察官设置的传统与满足战区特殊情势的目标设定,构成战区巡回审判检察职权弱化与变通的主客观原因。战区法律人的奋进与司法权内部监...
关键词:抗战时期 江西战区 巡回审判 检察职权 
民国初年外国人在华法律地位的变迁(1912—1928)
《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第7期158-161,共4页曾代伟 樊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抗战大后方司法审判制度的改革与实践"(批准号11BFX014)
外国人在华法律地位的变化,乃是评估近代中国外交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中国近代废除中外不平等条约的艰难历程中,北京政府的外交努力不可小视。晚清以来外国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的在华特权开始动摇,新签约国和无约国公民在华...
关键词:北京政府 中外不平等条约 外国人 法律地位 
中外新约与民国涉外司法审判制度的变革被引量:1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10-16,共7页曾代伟 樊钒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抗战大后方司法审判制度的改革与实践"(11BFX014)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独立的的司法主权。自清末以降,政府和民众为争取国家司法主权的完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加大了维护司法主权...
关键词:近代中外不平等条约 领事裁判权 民国时期 涉外司法审判制度 
抗战大后方战时司法改革论略被引量:1
《法治研究》2013年第12期124-131,共8页曾代伟 
作者主持的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抗战大后方司法审判制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批准号:11BFX014)的阶段成果
抗战时期大后方司法改革是国家战时司法改革的重要方面。国家为适应抗战建国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司法改革措施,主要有司法经费统一改由国库负担,增设法院、完善战时司法组织体系,简化诉讼程序并设立实验地方法院进行实践,改进战时...
关键词:抗战大后方 战时司法改革 司法经费统一 简化诉讼程序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刑事审判程序改革探析——以《特种刑事案件诉讼条例》为中心
《求索》2013年第9期74-77,共4页张伟 曾代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FX014)
为适应抗战的形势,有效打击犯罪,国民政府一度将贪污、烟毒、盗匪、汉奸、粮政等案件作为特种刑事案件,由军法机关审理。到了抗战后期,迫于政治需要,国民政府将特种刑事案件改由普通法院审理。在此背景下,国民政府颁行了《特种刑事案件...
关键词:国民政府 抗战时期 刑事 审判程序 
抗日战争大后方司法改革论纲——以战时首都重庆司法实践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2
《现代法学》2013年第5期43-50,共8页曾代伟 
中共重庆市委2010年度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抗战大后方法制研究"(2010-ZDZX06);20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抗战大后方司法审判制度的改革与实践"(11BFX014)
抗日战争大后方司法改革,是南京国民政府自建立以来推行司法近代化改革进程,在全民族抗战的特定时空下演进的一个重要阶段,反映了战时司法的特色。以战时首都和陪都重庆为样本,梳理和复原抗战时期国家司法制度的重大改革及其在大后方的...
关键词:抗日战争大后方 司法改革 重庆 司法实践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自由心证制度驳议——以民国司法档案为据被引量:2
《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158-161,共4页曾代伟 毕凌雪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抗战大后方司法审判制度的改革与实践"(11BFX014)
我国内地法学界对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司法证明方式和证据规则一直存在不同观点,对于其诉讼法律规定的自由心证制度,有的持"自由心证与法定证据制度混合论",有的则斥之为"伪心证论"。通过对民国司法档案中大量诉讼案例的梳理分析可以看...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 自由心证 经验法则 逻辑规则 
“陪都”时期国民政府的民事审判评析
《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121-124,共4页宋宏飞 张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抗战大后方司法审判制度的改革与实践--以陪都重庆为中心的考察"(批准号:11BFX014)的阶段性成果
抗日战争时期,迁都重庆后的国民政府的民事审判代表了抗战期间整个国民政府民事审判的运行状况。在战火弥漫的特殊历史时期,国民政府力主司法的功能不仅是为战争服务,更重要的还在于未来国家的基本法治建设。抗战时期的民事审判既具有...
关键词:陪都 民事审判 评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