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ZJ002)

作品数:6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何长文辛志凤于凤静梁小平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民族学院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习与探索》《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北方论丛》更多>>
相关主题:宗教文化基因宗教观念亲缘关系生态意识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埃琉息斯秘仪与奥尔菲斯教之比较
《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第2期165-171,共7页梁小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宗教的文化潜能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06BZJ002)
埃琉息斯秘仪与奥尔菲斯教是古希腊文明中两个既相似、又不同的宗教文化现象。二者处于相同的社会环境之中,是同一类型的崇拜方式,都与生殖崇拜、冥府崇拜密切相关,强调个人与神灵的结合,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注重来世的生活和有一定的...
关键词:埃琉息斯秘仪 奥尔菲斯教 比较研究 古代宗教 
中国古代人与树木亲缘关系形成的宗教文化基因被引量:4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0期83-87,共5页何长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宗教的文化潜能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批准号:06BZJ002)
在中国古人的宗教观念中,人与树木构建了神秘的亲缘关系。首先,古先民通过对树木存在的空间与时间超越性的感性认知,确认了树木神异的生命本体特质,其生命的神异性又在阴阳五行体系中得到进一步强化,于是,树木成为宇宙生命本质的象征;其...
关键词:树木崇拜 亲缘关系 宗教观念 生命共振 生态意识 
“焱”字的构形所蕴涵的宗教观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109-111,共3页辛志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宗教的文化潜能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项目批准号06BZJ002);辽宁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古代汉字文化所蕴涵的宗教观"(项目批准号20060142)
"焱"字独特的构形方式体现了汉先民的原初宗教观。"焱"是由三个"火"构成的呈三角形的汉字,从中可以透视出汉先民重视数字"三",并赋予它神圣的宗教含义;崇拜"火",形成了相应的崇拜仪式;强调"天""地""人"三才在造字中的作用,三角形的汉字...
关键词: 构形 宗教观   三角形 
中国古代人与树木共时伴随理念的宗教基因被引量:1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531-534,共4页何长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BZJ002)
中国古代存在着人与树木共时伴随的生存理念,树木及其材质充实着先民的生存空间,形成了古代典型的文化景观。古先民对树木及其材质的选定与确认,不单纯是实用价值取向,还有其潜在的宗教因素。树木及其材质不仅是先民的生存资料,更重要...
关键词:宗教信仰 共时伴随 恋木情结 生命一体化 家居理念 
宗教与民族的历史关联形态
《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6期36-38,共3页何长文 于凤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宗教的文化潜能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06BZJ002)
宗教是一种文化体系,而民族则是社会共同体。民族是宗教的社会载体,而宗教是民族的精神导向。在人类文化的演进中,宗教与民族二者之间存在着对应性(parallelism)与伴随性(Concom itance)的历史关联状态。从对应性角度看,几乎每个民族的...
关键词:民族 宗教 图腾信仰 文化涵容力 民族共识 和谐社会 
《诗经》与《楚辞》的审美异趣——以神道观念为切入点被引量:1
《北方论丛》2009年第2期14-17,共4页何长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宗教的文化潜能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项目编号:06BZJ002)研究成果之一
《诗经》表现出的神道观念具有一种精英文化特质,而《楚辞》则呈现出一种俚俗文化气息;《诗经》所描写的神灵具有崇高性,标志着审美主体的理性成熟,《楚辞》所描写的神灵多有具象,表现出审美主体情感的真挚与酣畅;《楚辞》所表现的神道...
关键词:诗经 神道观 楚辞 审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