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SC10C019)

作品数:9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曾洪伟曾宏伟曾洪军更多>>
相关机构:西华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国外文学》《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更多>>
相关主题:哈罗德·布鲁姆文学终结西方文论俄国形式主义接受史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西方文论著作版本的变迁与谱系被引量: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4期28-31,共4页曾洪伟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耶鲁学派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研究"(项目编号:SC10C019)的阶段性成果
西方文论著作的版(文)本变迁与谱系研究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系统清理西方文论著作在本土与异域的版(文)本变迁情况,绘制出谱系图;深入考察各个版(文)本之间在"十三页"层面上的差异以及其原因,并对其进行意义、内涵阐释;确立西方文论著作版...
关键词:西方文论著作 版(文)本 变迁 谱系 
哈罗德·布鲁姆与比较文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59-64,共6页曾洪伟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耶鲁学派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研究"(SC10C019)
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批评理论及实践与比较文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受其互文性理论和思维模式以及其百科全书式知识储备与结构的影响,布鲁姆后期的文学批评已涉及到比较文学研究的各主要方面,即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布鲁姆的...
关键词:哈罗德·布鲁姆 比较文学 影响研究 启示与价值 
审美性·政治性·非政治性——哈罗德·布鲁姆文学批评的悖论性被引量:2
《国外文学》2012年第2期3-13,共11页曾洪伟 
笔者主持的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耶鲁学派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研究"(项目编号:SC10C019)的阶段性成果
无论从本质主义还是从关系主义的角度来看,布鲁姆的文学批评都是审美的,或者说以审美为核心的。但在深层次上,无论是从政治的普世性(人与社会的关系)还是从理论的美学形态、话语色彩以及文化政治权力角度来考量,其文学批评却是意识形态...
关键词:哈罗德·布鲁姆 文学批评 审美性 政治性 非政治性 悖论 
西方文论著作版本“十三页”的价值
《编辑之友》2012年第6期99-102,116,共5页曾洪军 曾洪伟 
笔者主持的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耶鲁学派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SC10C019)
西方文论著作有着复杂而独特的版本构成与属性,其十三页(尤其是除正文页之外的其他十二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亦即史料价值、信息价值和阐释学价值。由于视野和思维的局限,学界对于西方文论著作版本的这些方面重视不够,对它们对于西方...
关键词:西方文论著作 版本 十三页 价值 
近三十年哈罗德·布鲁姆及其诗学在中国的译介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第1期284-288,共5页曾洪伟 
笔者主持的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耶鲁学派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研究"【项目编号:SC10C019】的阶段性成果
根据其理论在中国的翻译、介绍、接受状况,可将哈罗德.布鲁姆及其诗学在中国的译介分为四个时期:提名引/译介期,引介无意识期,专题译介期或译介自觉期,译介繁荣期。文章对布鲁姆及其诗学在各个时期的翻译介绍状况、特点等进行了深入探...
关键词:哈罗德·布鲁姆 诗学 中国 译介 
文学终结·审美终结·距离终结——试论哈罗德·布鲁姆关于当前文学危机的观点并与希利斯·米勒比较被引量:2
《文学评论丛刊》2011年第2期164-175,共12页曾洪伟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耶鲁学派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研究”(项目编号:SC10C019);四川省教育厅社科重点研究项目“哈罗德·布鲁姆与希利斯·米勒文学批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08SA106)的阶段性成果
一作为美国耶鲁学派的著名解构主义文学批评家,希利斯·米勒(Hillis Miller)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先后发表了一系列论文,集中提出并阐发了他关于"文学终结"的命题,并在国际文坛与文艺理论界掀起轩然大波和引起激烈争辩,中国文论界和学...
关键词:文学批评理论 哈罗德 布鲁姆 文艺理论界 利斯 文论界 文化文学 解构主义 电信技术 现代美学 
哈罗德·布鲁姆是解构主义者吗?——哈罗德·布鲁姆理论身份问题研究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年第12期139-141,共3页曾洪伟 
笔者主持的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耶鲁学派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研究"(项目编辑:SC10C019)的阶段性成果
哈罗德·布鲁姆的理论身份归属问题已成为国内哈罗德·布鲁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域。然而,当前却没有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的梳理与研究。基于此,本论文拟对哈罗德·布鲁姆的理论身份问题史进行系统的爬梳与考察,找出和分析其...
关键词:哈罗德·布鲁姆 理论身份 解构主义者 
“陌生化”误读二种献疑——从俄国形式主义到哈罗德·布鲁姆被引量:3
《文艺争鸣》2011年第11期39-44,共6页曾宏伟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耶鲁学派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研究"(项目编号:SC10C019)的阶段性成果
"陌生化"自什克洛夫斯基于1917年在其《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明确提出以来,已有将近百年的历史了。(1)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在这90多年的时间里,国内外学界对于"陌生化"理论及方法的探讨的成果是比较丰厚的,关于"陌生化"的许多问...
关键词:“陌生化” 俄国形式主义 布鲁姆 罗德 误读 什克洛夫斯基 接受过程 接受史 
试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终结”观——与希利斯·米勒“文学终结”观比较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57-63,共7页曾洪伟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SC10C019);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08SA106)
与希利斯·米勒一样,哈罗德·布鲁姆也对当前电子媒介时代和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下文学以及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命运"危机"给予了理论观照和关注,并表达了与"文学终结"论相类似的理论观点。但与希利斯·米勒不同的是,哈罗德·布鲁姆的"终结...
关键词:哈罗德·布鲁姆 希利斯·米勒 '文学终结' 现代美学 后现代美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