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3BMZ016)

作品数:4被引量:3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韦丹芳万辅彬黄万稳曾令发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广西社会科学》《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稻作文化文化圈文化功能壮侗语族符号化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试论铜鼓文化圈被引量:19
《广西民族研究》2015年第1期109-115,共7页万辅彬 韦丹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铜鼓文化保护继承和发展研究"(03BMZ016)
铜鼓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古代文化的共同载体之一,自春秋时期铜鼓在云南由铜釜脱胎之后,于滇池地区逐渐发展成熟,继而传播到越南和川、渝、黔、桂、粤、琼等地,然后再传播至东南亚诸国。20世纪以来这些地区先后出土了大量铜鼓,这些地区...
关键词:铜鼓 文化功能 文化圈 稻作文化 壮侗语族 
铜鼓文化保护理念与基本措施刍议被引量:9
《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45-49,共5页万辅彬 韦丹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3BMZ016);中缅中老跨境民族铜鼓文化研究项目(09CMZ012);中国-东盟中心课题项目(20120151)
从国内外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经验来看,保护铜鼓文化应以原生态的保护作为核心的理念,"参与式"保护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其核心思想在于"赋权",使当地群众在其熟悉的环境中能够充分地把自己的知识及技能运用到保护项目中。铜鼓文...
关键词:铜鼓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 活化 进化 符号化 
老挝克木鼓的纹饰内涵与稻作文化被引量:5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102-107,共6页韦丹芳 
国家社科基金(03BMZ016);广西民族大学青年基金"老挝克木鼓调查研究"(2007QN07);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创新团队项目
通过实地调查和民族志资料,对老挝克木鼓纹饰的文化内涵进行阐释。认为其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与稻作文化密切相关。克木人以鼓面光体为中心,构建了一个由纹饰组成的神圣的求雨空间。正是透过此空间,克木人在农耕生产中建构了其与神灵的沟通。
关键词:老挝 铜鼓 纹饰内涵 稻作文化 克木族 
从科学学的角度看传统工艺的发展被引量:6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2期49-54,共6页曾令发 黄万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3BMZ016)
从科学学的视角,在研究传统工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从科学学的角度讲,传统工艺发展滞后引发的濒危现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传统工艺所依赖的技术基础本身的问题;二是传统工艺技术应用的社会方面问...
关键词:科学学 传统工艺 科技管理 技术应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