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X069)

作品数:13被引量:3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曹孟勤徐海红黄翠新熊韵波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蚌埠医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天津社会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西社会科学》《晋阳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生态伦理生态文明自然界征服自然辩护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自然概念的批判
《晋阳学刊》2015年第1期74-79,共6页熊韵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造自然的道德合理性研究"(项目编号:10BZX069)阶段性研究成果;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生态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研究"(项目编号:AHSK11-12D201)阶段性研究成果;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CXZZ11-0844)研究成果
自然概念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里自然概念的社会性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合法性进行道德辩护。传统社会之所以认为自然具有神圣性,强调敬畏自然,敬畏"天",背后隐含的则是敬畏封建统治者,敬畏天的儿子——天子;现...
关键词:自然概念 意识形态 社会批判 
生态自由限制现代个人主义自由的正当性辩护被引量:5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22-28,共7页曹孟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X069)中期成果
现代性所追求的最主要价值之一是个人主义自由。从人与自然关系维度看,这种个人主义自由是原子式的征服自然的自由,并以无限的自然资源和无限的自然环境为基础。然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自然本身是不可征服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均是有...
关键词:生态伦理 生态自由 个人主义自由 道德合理性 生态正当性 
改造自然界的应然性被引量:1
《伦理学研究》2013年第5期123-127,共5页曹孟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0BZX069);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改造自然界不能缺失道德考量,但道德考量又不能仅仅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为基本准则,必须另辟蹊径。改造自然界是人的存在方式,其本质是不断超越现有而指向未来,直面人的理想价值追求,因而其道德属性不在于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实然性,而在...
关键词:改造自然界 实践 道德 
生态文明是文明的真实形态被引量:4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7,156,共7页曹孟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造自然界的道德合理性研究"(10BZX069)
生态文明并不是继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类型,而是对文明本质的真正实现。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并不是文明的真实形态,而是真正文明实现之前的文明,属于前文明。生态文明不是文明类型的进化,而是对以...
关键词:生态文明 前文明 真文明 
再生产整个自然界——马克思生产伦理思想研究被引量:2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2期69-75,共7页曹孟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造自然界的道德合理性研究"[项目编号:10BZX069];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在马克思的伦理视域里,人类的生产活动的本真性,不仅在于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还在于再生产出整个自然界。正是将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内化为生产的目的,才使生产活动本身超越了狭隘的动物性而升华为人的生产,成为合乎生态的伦理存...
关键词:马克思 生产活动 自然界 生态伦理 
生态文明的劳动基础及其样式被引量:3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2期84-89,共6页徐海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造自然界的道德合理性研究"[项目编号:10BZX069];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生态劳动哲学思想及伦理价值研究";江苏沿海开发研究中心开放课题"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与江苏沿海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RIJCD09014]的阶段性成果
生态文明研究的根本性问题之一是以什么为根据来确认生态文明具有价值合理性与社会正当性。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的生态文明理论,分别以人类的利益、自然的权利和内在价值为根本,具有局限性。要走出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困境,必须运用...
关键词:生态劳动 生态文明 物质变换 
生态劳动何以可能——基于价值观、属性和限度的分析被引量:1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55-59,共5页徐海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造自然界的道德合理性研究"(10BZX06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项目"交叉学科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创新与生活化传播研究"(12JD710051);2012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生态劳动哲学思想及伦理价值研究";江苏沿海开发研究中心开放课题"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与江苏沿海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RIJCD09014)
生态伦理研究亟待由抽象转向现实。以生态劳动作为生态伦理的理论出发点,开辟了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伦理研究范式的新路向。基于生态劳动的价值观,是人与自然共为一个生命体的整体主义生态价值观。生态劳动的属性包括描述性和规范性,从生...
关键词:生态劳动 价值观 属性 限度 
从征服自然的自由走向生态自由被引量:1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第10期82-87,共6页曹孟勤 黄翠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BZX069);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自由是现代人追求的最高价值之一。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来讲,现代人将人在自然面前的自由视为征服自然的自由,做自然的主人是现代人的光荣梦想。然而,自然本身是不可征服的,认识了个别事物的必然性并不等于认识了自然本身的必然性,并...
关键词:自由 征服自然 生态自由 
论主奴关系式哲学的终结——哲学生态学的革命价值
《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42-47,共6页曹孟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造自然界的道德合理性研究"(项目号:10BZX069)的阶段性成果
任何哲学都内在蕴含着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以这种关系为参照标准审视自古希腊以来的整个西方哲学,不难发现其几乎都是以主奴式结构为构架建立起来的:要么将至大无外的自然世界视为敬畏的对象,使人匍匐于自然世界的脚下并由它宰制;要么...
关键词:西方哲学 主奴关系 哲学生态学 
合乎人性地改造自然界被引量:2
《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12-17,共6页曹孟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造自然界道德合理性研究”(项目编号:10BZX069);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人类如何改造自然界,才具有生态道德合理性,这是当今人们为了能够过上好生活和善生活而不得不认真回答的问题。由于人类历史是人性的自我实现过程,现实自然界是人本质的对象化,人拥有怎样的人性,就必然拥有怎样的历史、拥有怎样的现实...
关键词:人性 自然界 生态伦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