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1XZX03)

作品数:20被引量:1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徐春根更多>>
相关机构:嘉应学院广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嘉应学院学报》《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庄子内圣外王道观孔子中道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析庄子“寓诸庸常”智慧
《嘉应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42-47,共6页徐春根 何燕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庄子价值哲学研究”(GD11XZX03);2017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客家研究院招标课题“儒释道与客家文化关系研究”(17KYKT14)。
庄子“寓诸庸常”思想并不是叫人浑浑噩噩、过一种不思进取的彻底“躺平”的混世生活。恰恰相反,庄子此一思想异常积极睿智进取,其除了内蕴着劝导世人不应避世、不应媚俗、不应凝滞于外物而应与世推移、与时俱化、虚己以游世等丰富内容...
关键词:庄子 寓诸庸常 陆沉 无人 蔽蒙之民 虚己以游世 
试析庄子“照之于天”智慧
《嘉应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32-35,52,共5页徐春根 庄慧华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庄子价值哲学研究”(GD11XZX03);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2017年度招标课题“儒释道与客家文化关系研究”(17KYKT14)。
千百年来,人世间的纷争、冲突、乃至战争从未曾止息,其核心症结之一在于世人往往倾向于“自是而非彼,美己而恶人”,而不愿意从更为超越的角度看问题。庄子期望人们能够从自以为是、相与为非的如环无端的困局挣脱出来,提出“照之于天”...
关键词:庄子 照之于天 以道观之 超越相对 和谐世界 
略论中国古代“防未然”智慧
《嘉应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39-43,共5页徐春根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庄子价值哲学研究”(GD11XZX03);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客家研究院2017年度招标课题“儒释道与客家文化关系研究”(17KYKT14)。
天下之不幸或灾难,总体看,大都不可能无缘无故地突然发生,一切皆是量变累积而至于质变的结果。中国古代以先患虑患、居安思危、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及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与时俱化等为基本特征的"防未然"智慧,其根本意旨在于强...
关键词:中国古代 防未然 先患虑患 居安思危 为之于未有 
试析庄子视野中的“俗人”形象
《嘉应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42-47,共6页徐春根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庄子价值哲学研究”(GD11XZX03);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客家研究院2017年度招标课题“儒释道与客家文化关系研究”(17KYKT14)。
庄子发现,世俗之人(俗人)喜欢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或喜好,而厌恶别人与自己的观点或喜好不同。问题在于,如果拥有巨大权力的君侯或高级官员亦无条件地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那么,严重者极有可能导致身死国衰。庄子认识到,世俗之人...
关键词:庄子 世俗之人 流俗 习气 正道 至人 
论孔子“铁骨铮铮”的品格
《嘉应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31-37,共7页徐春根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庄子价值哲学研究》(GD11XZX03);2017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客家研究院招标课题《儒释道与客家文化关系研究》(17KYKT14)
孔子续创了源自邃古及夏商周(西周)三代的仁学思想,且使之更为深邃和系统化了,孔子拥有“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视不义之富贵为浮云、虽天下淆乱大道不行而仍然能够不坠青云之志等“铁骨铮铮”的坚毅人格品质.孔子认为具备刚强...
关键词:孔子 铁骨铮铮 品格  信仰 
《中论》空观之当代价值启迪
《嘉应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33-38,共6页徐春根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庄子价值哲学研究>(GD11XZX03);2017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客家研究院招标课题<儒释道与客家文化关系研究>(17KYKT14)
龙树菩萨《中论》其所内蕴的"缘起自性空"、"无自性故空"、"八不缘起"等思想可给世人诸多启迪:如果人们沉溺于世间的相对价值,则易于导致人格扭曲,唯有超越相对,步入不住相、与道合一的无对境界,人们才有可能得大自在;世人不应自我膨胀...
关键词: 中论 缘起 无自性 中道 当代价值 
论庄子“九征”知人智慧被引量:1
《嘉应学院学报》2017年第12期23-29,共7页徐春根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庄子价值哲学研究>(GD11XZX03);2017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客家研究院招标课题<儒释道与客家文化关系研究>(17KYKT14)
庄子继承了孔子"听其言而观其行"的识人的基本原则,并将之具体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九征"察人之法。试图通过猝问、远使、近使、烦使、急期、危境、委财、醉酒、杂处等方式或情境,考察被考察对象的心理意志品质、道德操守、价值倾向以及...
关键词:庄子 九征 知人 内圣外王 
论孔子的“出世”情怀被引量:1
《嘉应学院学报》2017年第7期32-37,共6页徐春根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1XZX03);2017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客家研究院招标课题(17KYKT14)
一般人以为,孔子治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注重经世致用,即所谓"入世",而与脱离俗世之束缚即所谓"出世"思想无涉。我们认为,此种看法的后半部分与事实相去甚远。事实是,孔子毕生心向大道,"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即便是不得已而"隐居",...
关键词:孔子 志于道 入世 天命 出世 
论庄子“至仁”思想
《嘉应学院学报》2016年第7期35-40,共6页徐春根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GD11XZX03);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委托课题(10KYKT20)
庄子对于儒家主张的孝悌仁义贞廉之类的品格并不一概排斥,也不会简单视之为人生的拖累。不过,庄子也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中提倡的诸如孝悌仁义贞廉等品性,虽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但毕竟是"失道而后德",毕竟是退而求其次的不得已的权宜之计。...
关键词:庄子 至仁 不偏私 唯道是从 天下莫知 
论庄子“无常”理念
《嘉应学院学报》2016年第12期25-31,共7页徐春根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GD11XZX03);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委托课题(10KYKT20);嘉应学院"创新强校"项目(CQX023)
在佛法看来,观诸行无常,能让世人破执、对现实生厌离心而出世间,终得悦心解脱。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也具有类似的看法。不过,与佛法有所不同的是,庄子洞悉世间万有皆是无常,但并不提倡人们遁世、出世,而主张"陆沉"于世,指出如果人们意欲...
关键词:庄子 无常 顺遂天道 以和为量 物物而不物于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