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720002)

作品数:4被引量:4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立胜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哲学门》《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静坐悟道天地工夫龙场悟道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刘蕺山“喜怒哀乐”与“春夏秋冬”比配说申辩被引量:2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15年第1期37-73,共38页陈立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喜怒哀乐:修身学视野下的儒家情感问题研究”(13YJA720002)成果
道南一脉,自龟山发端,下传延平、豫章,其修行之法门始终不离观未发前气象一路,朱子之中和新说,亦由参此"未发"气象而斩获。而阳明学内部"致和"即"致中"(工夫只在"致和"上)与收摄保聚、归寂以通感之争,在一定意义上可说是因对此观未发前...
关键词:刘蕺山 仁义礼智 朱子学 阳明学 保聚 下传 慈湖 是非之心 哀乐相生 孔子闲居 
王阳明龙场悟道新诠被引量:11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91-107,共17页陈立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喜怒哀乐:修身学视野下的儒家情感问题研究"(13YJA720002)
龙场悟道是王阳明成为"王阳明"的标志性事件。其悟道地点(石墎)、时间(中夜、寤寐中)反映了阳明独特的经历与个人气质,也折射出强烈的心学底色,更具有浓厚的宗教象征意味;而其悟道过程之中的"若有人语之"现象既可视为阳明梦中与人论道,...
关键词:王阳明 龙场悟道 静坐 顿与渐 工夫 
静坐在儒家修身学中的意义被引量:29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12,共12页陈立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喜怒哀乐:修身学视野下的儒家情感问题研究"(13YJA720002)
儒家静坐在修身学中的意义大致可从四个方面去理解:(1)静坐乃修身工夫之入处,可藉之而观未发前气象、默识仁体、养出端倪、见性、悟道。(2)静坐可收敛身心,澄息思虑,而与读书观理成为工夫两轮之一轮,或"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3)静中...
关键词:静坐 悟道 收敛身心 观天地生物气象 省过 
“怒观”、“治怒”与两种“不动心”--儒学与斯多亚学派修身学的一个比较研究
《哲学门》2014年第1期203-233,共31页陈立胜 
教育部一般项目“喜怒哀乐:儒家修身学视野下的情感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3YJA720002)阶段性成果。
儒家区别义理之怒与血气之怒,前者需要培育,后者需要对治;斯多亚学派则视“怒”为“激情”,一切忿怒(包括义愤)均应克治。无论儒家抑或斯多亚学派之治怒均富有多重精神旨趣:既追求心灵宁静与“不动心”之境界,亦注重治怒之政治哲学之意...
关键词: 治怒 儒家 斯多亚学派 不动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