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AZD092)

作品数:22被引量:4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敏春芳丁桃源雷雨程瑶高霞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内蒙古大学天水师范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方言》《中国穆斯林》《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语言接触汉语方言格标记视域汉语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兰州方言“把”字句探析
《河西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102-109,共8页宋晓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北民族地区回族话与回族经堂语、小儿经语言研究”(项目编号:17ZDA3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北地区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接触研究”(项目编号:12AZD092)。
“把”字句作为兰州方言的一种强势语句,在普通话用法基础上扩展出更多功能。将兰州方言“把”字句的结构描写为“把N+B”式,其中各构成成分的语法特征为:“把”字的语法功能泛化;N可以为非典型受事;B包括动词性、名词性和形容词性三种...
关键词:兰州方言 “把”字句 非处置性 语言接触 
兰州方言复数标记“们”被引量:1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28-34,共7页宋晓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北民族地区回族话与回族经堂语、小儿经语言研究”(17ZDA3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北地区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接触研究”(12AZD092)。
兰州方言复数标记"们"构词能力极强,除了加在人称代词和指人名词后表示真性复数,还可加在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反身代词、动植物名词、不可数物质名词、抽象名词、时位名词、"的"字结构和数量短语后表示连类复数、列举、类指、单数和领...
关键词:兰州方言 “们” 语言接触 
明清汉语文献常用词研究述评
《西部学刊》2019年第11期135-137,共3页孙韬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北地区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接触研究”(12AZD092)(SKHS2015B12)
明清汉语词汇是最接近现代汉语词汇的汉语词汇系统,研究明清汉语词汇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就目前学界研究情况来看,其研究资料主要来源既有现存明清典籍,也有域外汉语典籍。其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研究维度持续扩大、注重系统性和规范性;不...
关键词:明清文献 域外汉籍 汉语常用词 
蒙古回回“托茂人”族群互动中的语言关系被引量:1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192-196,共5页雷雨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北地区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接触研究"(编号:12AZD092);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唐汪话研究"(编号:16LZUJBWYJ044)
托茂人族群是以蒙古人为群体基础,通过迁移、通婚等途径,融合了穆斯林群体,最终形成非单一的民族群体,是蒙元时期蒙古人伊斯兰化的结果。族群的互动以语言为沟通手段并发生语言接触,语言的变迁又印证了族群演变的轨迹。青海托茂人的语...
关键词:托茂人 族源 语言 
河西宝卷方俗口语词的文化蕴涵——以民间宗教类宝卷为例被引量:3
《世界宗教研究》2017年第2期103-108,共6页敏春芳 程瑶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北地区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接触研究"(12AZD092);"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NCET-13-0260)研究成果之一
河西宝卷是流传在甘肃河西地区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民间宗教类宝卷既具有明清之际教派宝卷的特征,也是近代汉语后期重要的白话语料。宝卷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词、俗语词和口语词,这些词汇均包含着多重的文化信息。本文从"展现河西地区...
关键词:河西宝卷 民间宗教 方俗词 口语词 文化蕴涵 
从语序类型分析经堂语的来源及其性质
《西北民族研究》2016年第4期212-218,共7页敏春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语言接触史研究"(项目编号:11&ZD127);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北地区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接触研究"(项目编号:12AZD092);"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NCET-13-0260)的研究成果
经堂语是宗教场所的特殊用语,指的是元明时期经师们用当时的汉语——"汉儿言语"——翻译阿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汉语变体。本文根据马振武先生的《古兰经》(经堂语、阿拉伯文、小儿锦对照本)中的经堂语,参照语序类型学成果,考察经堂语的...
关键词:经堂语 元代直译体文献 语序类型 汉儿言语 蒙古语 
元刊杂剧《双赴梦》【天下乐】曲校勘研究被引量:4
《中国语文》2016年第5期607-614,640,共8页焦浩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2AZD092);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3LZUJBWZY065);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科研培育项目资助
元刊杂剧现有诸校本对《双赴梦》第一折【天下乐】曲的校勘结果还存在两个问题。"镫折皮"一词无误,"折"本字为"靼",其古文为"?",俗字作"?",音近别字作"徹",这五种形体体现了端章分化与知章合流两条声纽演变规律。"滴此"为"滴些"之误。...
关键词:双赴梦 【天下乐】 镫折皮 滴此 
临夏回民汉语的“S是+N是/不是是”句被引量:4
《方言》2016年第3期351-357,共7页敏春芳 雷雨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语言接触史研究(11&ZD127)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北地区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接触研究(12AZD092);"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NCET-13-0260);兰州大学中央高校重点项目"语言接触视域下甘青少数民族特殊语言研究"(14LZUJBWZD002)
临夏回民汉语中的"S是+N是/不是是"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判断句。本文认为这种句式是西北汉语方言在语言接触的历史条件下,与甘肃临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不断"协商"、"重叠"的产物。
关键词:临夏回民汉语是 字句“S是+N是/不是是”句 语言接触 
宜春方言中作为标记的“时”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110-113,共4页刘星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北地区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接触研究"(12AZD092)
宜春方言中的"时"有做话题标记和假设标记的功能,本文描写了宜春方言中"时"的分布,将其按照出现的位置分为三类,并且指出三类的性质。我们认为,宜春方言中的标记"时"来源于时间词"时",做话题标记时,常带有感情色彩。
关键词:宜春方言  假设标记 话题标记 
天祝方言“上”“下”研究被引量:1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63-65,共3页宋珊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北地区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接触研究"(12AZD092)
"上""下"在天祝方言中的使用非常广泛,用法也很灵活,作为使用频率很高的两种语言形式,研究它们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征显得尤为重要。深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第一手语料,系统分析"上""下"在天祝方言中用作方位名词、动词、以及体貌助词...
关键词:天祝   汉语方言 语法功能 语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