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51067)

作品数:6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赵亚宏葛胜君孙放远更多>>
相关机构:通化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求索》《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更多>>
相关主题:苏曼殊广告《最后一课》翻译小说翻译观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论苏曼殊小说的张力构成被引量:1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1期41-43,共3页葛胜君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甲寅>月刊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09YJA751067
作为近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作家,苏曼殊及其小说在"言情"的魔力之外,更凭借小说思想与形式内外兼修的技术优势,获得了新旧文学转型期"承前启后"地位的殊荣。细读苏曼殊的小说,文本彰显出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情缘与佛戒的冲突、传统与现...
关键词:苏曼殊 小说 碰撞 冲突 拉扯 纠缠 张力 
《新青年》广告新思潮的承载
《求索》2011年第7期188-190,共3页赵亚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甲寅》月刊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YJA751067)
《新青年》广告承载着对《甲寅》月刊广告注重科学和学理精英风格的承继与超越,且对刊物自身宗旨、对新思潮与新文学理念进行更为广泛的宣传和介绍,彰显了以鼓吹新思想、提倡新文学为主要阵地的精英倾向。塑造了刊物自身和各种不同的广...
关键词:广告 多元 新思潮 承继 超越 
从胡适的早期翻译小说看其文学翻译观——以《柏林之围》与《最后一课》为例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1年第10期130-132,共3页赵亚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甲寅>月刊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YJA751067
胡适早期对《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两篇小说的翻译,采用直译手法和白话或白话式文言,体现了他对翻译小说文学艺术价值的选取,并彰显其文学翻译观。他认为要改造中国文学,必先翻译外国名家作品,以西洋的文学方法作为我国文学创作的模...
关键词:胡适 翻译小说 翻译观 探究 
苏曼殊“三次出家”考及出家深层原因探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9期73-76,共4页孙放远 赵亚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甲寅>月刊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YJA751067
苏曼殊与章士钊《甲寅》月刊渊源很深,又是鲁迅创办《新生》的同人之一。其"三进佛门""三次出家"之说在学术界甚为流行。其实癸卯年(即1903年)在惠州破庙中出家的那次才是真实的。该文力求在梳理材料中了解来龙去脉,去伪存真,以正视听...
关键词:苏曼殊 三次出家 考证 深层原因 
《新青年》广告多元意义的承载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7期63-67,共5页赵亚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甲寅>月刊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YJA751067
《新青年》与《甲寅》月刊的渊源关系极深,《新青年》广告有着对《甲寅》月刊广告注重科学和学理精英风格的承继与超越。并在拥有学科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广博性、开放性的基础上,彰显了对刊物自身宗旨和文学改革的宣传,重视文学翻译和新...
关键词:《新青年》 广告 多元化 探析 
《甲寅》月刊与《新青年》的关系探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9期52-55,74,共5页赵亚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甲寅>月刊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YJA751067;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甲寅>月刊与<新青年>的关系研究"最终成果。项目编号:2009B285
《甲寅》月刊与《新青年》是两个有着极深渊源关系的刊物,《新青年》是在承继《甲寅》月刊基础上创办。二者之间不仅是同人刊物,且都在民初社会极其复杂情况下诞生,以其不断地探索精神与对西方政治文化思想的引介和传播,成为民初先进知...
关键词:《甲寅》月刊 《新青年》 渊源关系 探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