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XZS005)

作品数:7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德泰强文学更多>>
相关机构:天水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历史档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清史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清代云南铜矿铸钱铜矿经济开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清代贵州钱局设立时间及铸钱利润考被引量:1
《历史档案》2013年第4期74-79,共6页王德泰 强文学 
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前期钱币制度形态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7XZS005
清代贵州钱局最早设炉于康熙初年。雍正朝恢复铸钱后,铸钱规模不断扩大,铸钱利润不断增加,乾隆中期年铸钱利润最多时达到4.6万余两,嘉道时期最低也在万余两(包括大定府钱局利润)。贵州钱局取得大量铸息银两的原因,在于滇铜价格低下,这...
关键词:清代 贵州钱局 设炉时间 铸钱利润 
清代云南铜矿垄断经营利润的考察被引量:4
《清史研究》2012年第3期30-44,共15页王德泰 
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前期钱币制度形态研究"(批准号:07XZS005;项目类别:西部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清政府对云南铜矿实行高度垄断经营的政策,即以低于商品自由贸易市场数倍的价格收购矿铜,又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将矿铜批发给各铸钱局,通过统购统销来赚取价差,获得了大量垄断利润"铜息"。低价矿铜用于铸钱,极大地降低了铸钱成本,各铸钱局...
关键词:清代 铜矿 铜息 铸息 
嘉道时期全国铸钱数量的考察被引量:5
《中国钱币》2012年第2期31-36,共6页王德泰 强文学 
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前期钱币制度形态研究"立项(批准号:07XZS005;项目类别:西部项目)的相关成果
嘉道时期是清代前期铸钱数量相对较多的时期。对于当时全国的年铸钱数量,张家骧先生在其所著《中华币制史》中,依据《户部则例》规定各钱局所设炉座、卯数以及每卯铸钱数量的多少,计算得出“嘉庆五年,全国铸造总额为二百零五万缗(...
关键词:嘉道时期 数量 铸钱 《户部则例》 清代前期 嘉庆 
清代云南铜矿的开采规模与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开发被引量:10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39-42,共4页王德泰 强文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前期钱币制度形态研究"(07XZS005)
为解决铸钱用铜问题,清政府从康熙朝开始在云南实行"放本收铜"政策,以鼓励商民开采铜矿。至乾隆朝时,滇铜年产量最高达1300余万斤,开采规模巨大。云南铜矿的大规模开采,不仅解决了铸钱所需原材料,使清政府铸钱事业处于大发展时期,而且...
关键词:清代 云南 铜矿 铸币 
清代云南铜矿开采中“底本银”制度考被引量:2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3期38-40,共3页王德泰 
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前期钱币制度形态研究"(批准号:07XZS005;项目类别为西部项目)成果
清代云南铜矿"底本银"制度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由云南巡抚刘藻奏请实行。实行之初仅限于汤丹、大水、碌碌三矿。政府根据各厂的生产规模,预先借给各厂一个季度生产所需银两。乾隆三十六年,清政府将"底本银"制度扩大到云南各铜厂,预借"...
关键词:清代 云南铜矿 “底本银” 
论鸦片战争前的“钱贱”及其社会影响被引量:3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2期68-71,共4页王德泰 
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前期钱币制度形态研究"(批准号:07XZS005;项目类别:西部项目)的相关成果
鸦片战争前商品货币流通领域内的银钱比价变化的本质特征不是"银贵钱贱",而是单方面"钱贱"。"钱贱"会给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绝不会像论者认为的"银贵钱贱"使"劳动人民实际要多交60%赋税"那样严重。"钱贱"直接影响了士兵及...
关键词:鸦片战争前 银钱比价 社会影响 
清代四川铜矿垄断利润向铸钱利润转移的考察被引量:3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63-67,共5页王德泰 强文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前期钱币制度形态研究"(07XZS005)阶段性成果
在四川铜矿开采过程中,清政府高度垄断铜矿的生产经营过程,以低于商品自由贸易市场一倍以上的价格收购矿铜,调拨于宝川局作为铸钱原材料。低价矿铜用于铸钱,极大地降低了铸钱成本,形成了高额的铸钱利润。宝川局高额铸钱利润的获得,实际...
关键词:清代 四川铜矿 矿铜价格 铸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