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CZW024)

作品数:6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孙静储晓军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宗教学研究》《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民众魏晋南北朝宗教活动造像淫祀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从西王母到观世音:汉唐间救苦救难信仰的变迁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61-65,共5页储晓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魏晋南北朝民间信仰与文学(项目编号09CZW024)
东汉时期,西王母是民间信仰中最重要的神祇之一。她的功能也日益多元化,其中救苦救难是最重要的内容。而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西王母崇拜被引入道教,成为道教神谱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其救苦救难的功能渐被观世音菩萨所取代。究其原因,首先佛...
关键词:西王母 观世音 救苦救难 汉唐 
巫佛道之争与魏晋南北朝民间佛教信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89-94,共6页储晓军 
国家社科基金:魏晋南北朝民间信仰与文学(项目编号:09CZW024)阶段成果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巫术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传统巫术、佛教巫术、道教巫术为了争夺自己的信众,呈现出并存而又竞争的状态。之所以出现竞争,是因为它们具有同质性,即多表现为治病、求雨以及预言等方面。这种竞争多体现为巫佛之争与佛道之...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巫佛道 民众 
论基于新媒体交流方式的宗教文化传播被引量:5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65-68,共4页孙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9CZW024)
在新媒体工具平台大流行的当代中国,宗教文化的传播与扩散呈现出若干线上与线下互动、融合的特征,中国当代宗教文化的传播同时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也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可从政府、宗教界与网民三方面考虑解决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 宗教文化 传播 
魏晋南北朝民众宗教活动略论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7期142-144,共3页孙静 
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魏晋南北朝民间信仰与文学"(09CZW024);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汉武帝文化政策研究"(2010SQRW018)
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造像、抄经和淫祀。佛教造像是这个时期造像活动的主流,道教为了自己的发展也逐渐加入造像活动,还有为凡人设祠造像的。抄写的经书主要是佛经,也有少量道经。普通民众中淫祀成风屡禁不止,成为民众造神的一个高峰期。...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宗教活动 造像 抄经 淫祀 
魏晋南北朝民众宗教活动略论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76-80,共5页孙静 
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魏晋南北朝民间信仰与文学"(编号:09CZW024);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汉武帝文化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2010SQRW018)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众的物质生活十分匮乏,精神上也有很大压力。他们便以独特的宗教生活来缓解这些压力。概括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民众的宗教生活主要有造像、写经以及淫祀。民众通过这些宗教活动寄托自己的企愿,表达心灵的诉求,摆脱精...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造像 写经 淫祀 
唐前司命信仰的演变——兼谈人为宗教对民间神祇的吸收与改造被引量:1
《宗教学研究》2010年第3期153-156,共4页储晓军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魏晋南北朝民间信仰与文学";项目批准号09czw024;安徽师范大学专项基金"生死观念与魏晋南北朝文学";项目批准号2008xzx01
人为宗教在发展与传播过程中,有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就是对民间信仰中的神祇加以吸收与改造。其目的是为了更快地被人们接受和认同。司命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神祇,魏晋南北朝以前,其职责主要是掌管人的生死祸福,隋唐以后,司命渐与灶神合流。...
关键词:司命信仰 人为宗教 改造神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