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

作品数:2662被引量:3006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贺菊莲黎虎郑炳林张安福马新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官者何也:汉唐间官制认识转变试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61-85,261,262,共27页孙正军 
清华大学基础文科发展项目资助。
中国古代官制叙述大致存在长官为纲与官署为纲两种模式,前者以官署长官起首描述,后者以官署自身提领记载。汉唐时期,官制叙述模式从长官为纲转向官署为纲,结合时人论述、行政文书中发收双方标记形式、官箴书构成等可知,这一转向折射出...
关键词:汉唐 官制叙述 官制认识 长官 官署 
基于当代陕西城市叠加文化现象的汉唐服妆造适应性研究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5年第4期37-39,共3页李媛 
李媛教授主持完成的陕西省社科联2024哲学社会科学专项智库项目《陕西汉唐服妆造服务性一体化产业及环境设计研究》(编号2024ZD477)的后续成果。
文章以当下我国各地兴起的于现代城市空间与社会中,形成的传统汉唐服妆造与现代城市样态相叠加的视觉、形态、景观等的文化现象为社会和学术研究的背景,框架式梳理了汉唐时期妆容与造型的主要内容,且分述了汉代妆造与服饰、唐代妆容与...
关键词:陕西城市 叠加文化现象 汉唐服妆造 适应性研究 
中西史学专业化道路之比较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2期75-76,共2页徐善伟 张欣蕊 
历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以“真实”作为其标志性特征。而要探求历史之真实的“本真”,则要求历史书写者必须遵循“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原则。“如实直书”成了此后历代中西史学家所归宗的普遍的撰史准则。在中国的汉唐时期与西方的古...
关键词:古典时代 专业化道路 书写者 如实直书 汉唐时期 标志性特征 
《功令》与西汉早期官吏选任——兼论汉唐法律体系的变迁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146-157,160,共13页孙闻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4AZS001)。
张家山汉简M336《功令》对西汉早期依据功劳选任官吏有所规定。汉代《功令》是对“旁律”性质的《置吏律》的补充,不宜比附唐代《选举令》。汉《功令》与唐《选举令》性质地位有别,反映唐人对汉代法律体系已较陌生。与既往认识不同,汉...
关键词:《功令》 汉唐法律体系 功劳 官吏选任 功绩制 
当今中国古典舞剧的文化传承与当代创作——以汉唐古典舞流派作品《铜雀伎》为例
《美化生活》2025年第5期0106-0108,共3页张艺凡 
何以齐家:论汉唐循吏的家庭观念及其影响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79-85,共7页胡博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FZSB047)。
汉唐时期的循吏重视家庭,在生活中孝敬父母,夫妻和谐,严格教育子女,友爱兄弟。在夫妻间的清贫生活中,妻子体现出一种工具性。他们以礼法治家,虽然维护了家族的和谐,但也体现出父尊母卑、夫尊妻卑、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他们的家庭观念...
关键词:汉唐 循吏传 家庭观念 儒家观念 
“汉唐视觉形象再现”视域下的美术考古研究综述
《中国美术》2025年第1期109-116,共8页岳书棋 
虽然“视觉形象再现”是世界艺术史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但中国再现绘画传统的起源较少受到关注。从考古发掘实证来看,“视觉形象再现”在我国汉唐时期取得了突出成就。现有研究主要从“视觉形象再现”发生的时间、分期及阶段性特征、6...
关键词:美术考古 “视觉形象再现” 墓葬美术 汉唐遗韵 历史分期 
武威汉唐墓葬出土木俑对比探析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04-109,共6页马丽 肖从礼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多元文化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2VRC025)。
甘肃武威地区汉墓出土了北方极为少见的木俑,该地区的唐墓也出土了数量较多的木俑。该文将武威地区汉唐墓葬出土的木俑进行梳理和对比,通过对出土木俑的种类、制作工艺、艺术风格及墓葬族属的分析讨论,可知该地区汉唐时期的木俑在技法...
关键词:武威 木俑 本土 多元 
从疆域扩张到文化融合——汉唐两代疆域治理模式的比较
《炎黄地理》2025年第2期30-32,共3页李明 
汉唐两代的疆域扩张与治理模式既有共性,也因时代背景不同而呈现出显著差异。文章聚焦汉唐两代在疆域扩张与治理实践中的独特特点,通过系统研究探讨其领土拓展和文化融合的异同。从军事行动到政治理念,从民族政策到文化交流,两朝展现了...
关键词:文化交流 多元文化 文化融合 军事征服 发展路径 显著差异 军事行动 治理实践 
汉唐相如文君故事接受研究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李泓如 吴从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3FZWB017)。
对于相如文君故事,两汉时期的学者文人重在探讨相如琴挑文君的目的是否单纯,而三国魏晋时期的学者文人更加关注该故事所反映的情与礼之冲突,南北朝时期的学者文人则着眼于该故事中的两性关系,隋唐时期的学者文人更重视结局的美满与否。...
关键词:司马相如 卓文君 文学接受 伦理批判 审美批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