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840053)

作品数:5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福运王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相关期刊:《民国研究》《民国档案》《中国农史》《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行政实践国家权力县级政府清代土客冲突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农业科学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道义—理性”背后的社会逻辑——以20世纪初贾汪矿区冲突为中心
《民国研究》2014年第2期45-56,共12页张福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矿区社会冲突与协调机制研究”(10YJA840053)的阶段性成果
'斯科特一波普金论题'虽有先验论色彩,但提供了通过农民行为逻辑观察乡村社会运行机制的独特视角。自治传统下绅权与村庄经济、道德规范的共生性,中国传统'无讼'理想与乡村道义的重叠及保守型财政较低的要求,保障了道义伦理的基础地位...
关键词:道义伦理 经济理性 社会逻辑 
新闻背后的故事——1933年贾汪矿区纠纷案表达文本的解读
《中国农史》2014年第5期97-103,共7页张福运 王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矿区社会冲突与协调机制研究"(10YJA840053)
1933年底《新徐日报》对贾汪矿区塌陷纠纷案的报道,引发一场全国新闻风波,且在作为史料流传过程中备受青睐。考证后发现,该报道提供的主要数据和情节均偏离事实,但其研究价值并未因此降低。"报道"既是一种传统的问题化技术,也是矿区乡...
关键词:矿区纠纷 表达文本 文化逻辑 
国家政权建设下乡村的权力和秩序——以民国前期贾汪矿区为中心
《民国档案》2014年第3期93-99,107,共8页张福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矿区社会冲突与协调机制研究"(10YJA840053)成果之一
民国前期贾汪矿区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秩序,随着国家政权建设的逐步深入,呈阶段性起伏波动之势。民初对绅权既尊重又约束的制度安排,保障了矿区的有序发展。1920年代末国家权力全面扩张,政治失意、经济受损的乡村"保护人"即曾为地方利益代...
关键词:政权建设 贾汪矿区 地方精英 乡村秩序 
国家权力全面扩张下县级政府的行政实践——1930年代贾汪矿区冲突与控制被引量:1
《民国研究》2013年第2期26-38,共13页张福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矿区社会冲突与协调机制研究”(10YJA840053)的阶段性成果
南京政府时期国家权力全面扩张的背景下,处于国家与乡村社会矛盾夹缝中且自身权威和行政能力又因地方行政制度改革被削弱的县级政府,在接受社会治理新任务时一度表现出向旧体制回归的倾向。但在国家力量的干预下,地方政府很快回到以贯...
关键词:县级政府 区域冲突 贾汪矿区 
地权冲突与秩序重建——清代“湖团”案研究被引量:1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100-106,共7页张福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矿区社会冲突与协调机制研究"(10YJA840053)
清咸丰同治年间苏北铜沛原居民与鲁西南移民之间的湖田权属之争,实质为排他性民间地权观念与国家产权法理的冲突。在无法回避此矛盾的背景下,被钦定调解此案的曾国藩决定重建权威秩序,做出按是否安分守法这种国家标准对土客重新排队划...
关键词:土客冲突 地权观念 权威秩序 “湖团”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