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XMZ029)

作品数:2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覃德清杨丽萍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习性文明史壮族文化壮族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2
视图:
排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壮族民歌传统与诗性思维的文明史价值被引量:9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128-132,共5页覃德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壮族民歌习俗传承现状的跨学科调查和研究"(05XMZ029);广西"人文强桂"课题"壮侗民族民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调查和研究";南疆民族和谐关系研究团队研究课题
壮民族千百年来一直浸润在"歌海"之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民歌传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诗性思维模式,熏沐成一种具有人类文明史意义的心灵习性。然而,现代文明的传播以及人类思维模式的革故鼎新,致使民歌习俗式微,诗性思维失去衍生的文化沃...
关键词:壮族文化 民歌传统 诗性思维 心灵习性 
“后申遗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人文重建被引量:4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15-118,共4页覃德清 杨丽萍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壮族民歌习俗传承现状的跨学科调查和研究>(05XMZ029);广西"人文强桂"工程;广西文科中心南疆民族和谐关系研究团队资助课题的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国际国内各种文化遗产名录"申报热"的降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有关部门完成申遗任务之后,应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同乡村社区的人文重建结合起来,使之在现代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后申遗时代” 文化保护 人文重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