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FZW053)

作品数:8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赵德利黄俏赵凡更多>>
相关机构:宝鸡文理学院商洛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商洛学院学报》《小说评论》《青海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长女20世纪中国小说文化心理透视文化心理女巫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论贾平凹人物类散文的审美特征
《商洛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32-36,共5页张艺可 徐炳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FZW053)
贾平凹是当代文坛极具特色的作家,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其散文更富有审美魅力。人物类散文是贾平凹散文作品中篇幅较多的一类,有着鲜明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之美、主人公独特的性格之美以及作家深刻的思想和...
关键词:贾平凹 散文 人物 审美特征 
赵炳多重民间权威形象阐释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115-118,共4页贾丹林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项目编号:11FZW053)
赵炳是《古船》中的重要人物和叙事关捩。作为洼狸镇的当家人,赵炳在洼狸镇举足轻重,具有巨大的威慑力、号召力和影响力。他集传统型、感召型和法理型三种民间权威类型于一身,具有多重复合的民间权威特性。赵炳形象具有丰富的审美文化...
关键词:民间权威 赵炳 历史集成性 文化象征性 
中国文学民间文化批评导论被引量:2
《社会科学》2015年第12期169-177,共9页赵德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项目编号:11FZW053)的阶段性成果
民间文化批评是基于文学创作的民间化倾向,运用审美的民间理论,对文学现象进行分析评价的批评方法。陈思和的"小传统"与"民间"理论最先运用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引发了本土文学民间文化批评的热潮。王光东等的研讨为构建民间文化批评理...
关键词:民间文化 文学批评 理论方法 
乡土与准则:莫言与海明威作品中英雄形象比较被引量:2
《小说评论》2015年第3期105-109,共5页黄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11fzw053)阶段成果
莫言与海明威是两位享誉世界的小说作家,在他们的笔下,创作出不同一般的英雄形象。将二者放在一起比较,会发现两位不同国别的作家所塑造的文学形象,既有国别和地域文化造成的不同点,也表现出两位大师对人类命运关切的共同点。
关键词:海明威作品 英雄形象 形象比较 莫言 乡土 小说作家 文学形象 地域文化 
丝绸之路东段生活文化的生态保护与功能再造被引量:1
《青海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160-163,195,共5页赵德利 赵凡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11FZW053)
丝绸之路东段陕甘宁青四省区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样,生活文化习俗却十分相近。此地区节庆礼俗传承久远,富有地方文化特性和人文内涵;日常生活方式相近,具有近邻文化心理意识和民心相通的凝聚力。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丝绸之路东段 日常生活 文化功能 
论陕西作家的叙事三段范式
《小说评论》2014年第1期122-126,共5页赵德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项目编号:11FZW053
自古中国人就对三数格外喜爱。不仅古人很早就有“数成于三”的认识,许多哲人总结三数之意,构成中国的三段原理。老子在《道德经》中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生万物”由此成为经典性的哲学命题,对后世产生很...
关键词:陕西作家 范式 叙事 三生万物 《道德经》 中国人 哲学命题 经典性 
人生仪式与审美象征被引量:4
《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187-190,196,共5页赵德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11FZW053)
仪式是一种传达知识和信息的手段,一种将祖先的"创世"神话传承下去,并使后人借以更好地生存下去的方式方法。仪式与艺术缘生存活动而化合同构,远古歌舞仪式即是人类祈求食物丰盈、生命永恒的艺术类型,现代文学亦潜隐变化不断再现。它体...
关键词:仪式 象征 艺术 
20世纪中国小说长女形象的文化心理透视被引量:5
《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176-182,共7页赵德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项目批准号:11FZW053)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的中国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长女形象。这些长女既具有长子的家族责任意识,又兼具女性的文化心理特征。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长女可以分为女人、女巫形象两类。女人既有善良美好的天性,又具有长子责任带来的矛盾弱点,...
关键词:长女形象 女人 女巫 文化心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