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2JJD750019)

作品数:15被引量:3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进武张光芒邓瑗徐先智许永宁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小说评论》《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社会科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人性身份焦虑新世纪小说长篇小说话语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四十年代小说中人性话语的深化与分化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74-83,共10页许永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人性话语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2JJD750019)
四十年代小说中人性话语的叙述由于战争的影响从战争初始阶段的隐匿逐步转向积极干预现实,这种呈现的方式的转换既承续"五四"关于人性话语问题讨论的精髓,又在此基础之上有了更为深广的延展。同时,由于政治力量条块式的存在,对战争的体...
关键词:四十年代小说 人性话语 五四运动 
人性话语的转型与变异——以20世纪20年代革命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文艺争鸣》2015年第10期102-108,共7页邓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人性话语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课题批准号:12JJD750019)中期成果
五四时期的作家常以“人性”为评价文学的标准。在面对一部作品或展开关于文学的理论论述时,是否合乎人性是他们考量文学的重要方式,其文学理论也确立了一套以人性为中心、涵括“灵肉一致”与“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两个向度的体...
关键词:革命文学 人性话语 20世纪 变异 转型 “人性” 五四时期 文学理论 
论上世纪20年代作为批评话语的“人性”被引量:1
《社会科学家》2014年第7期152-156,共5页邓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人性话语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课题批准号:12JJD750019)中期成果
作为批评话语的"人性"在"五四"至20年代末经历了一系列的嬗变。从文化内涵上看,《新青年》作家主张的"从动物进化"与"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逐渐取消自我与个体的前提,走向对"国民"、"民众"等抽象群体的认同,"人性"退缩至人类共同属...
关键词:“五四”至20年代末 “人性” 批评话语 
贞节观的泛化与畸变——新世纪小说的一种考察被引量:3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13-116,共4页陈进武 张光芒 
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史研究"(项目编号为13ZWA0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人性话语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项目编号为12JJD750019)阶段性成果
如今,文学创作与贞节观问题的研究已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仍有值得探究的空间.《身份焦虑与道德困境——论晚清小说中女性的社会规训及其逻辑》从“‘内外有别’:角色认定与身份焦虑”与“‘贤妻良母’:道德困境与国民生产”等...
关键词:百年中国文学 性别叙事 贞节观 社会规训 身份焦虑 
机械复制时代的生活——评魏剑美的长篇小说《空城》
《创作与评论》2013年第24期63-67,共5页徐先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人性话语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项目编号:12JJD750019)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有关怀有生命力的文学始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然而文学应介入生活,却不意味着可以干预生活,并试图去掌控现实。文学显然不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奴仆,本质上,文学即是生活,
关键词:社会生活 长篇小说 机械复制 魏剑美 社会现象 生活服务 文学 
以柔软的生命敲击尖锐的历史冰封——评翁新华《给一棵树放电影》
《创作与评论》2013年第17期35-39,共5页陈进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人性话语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项目编号:12JJD750019)的阶段性成果
新世纪以来,被人称为孤独写作者的翁新华,相继出版了《香木》《淫羊藿》《女人的麦哲伦航线》《城市木马》《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等五部长篇小说,这些小说因其强烈的探索性与鲜明的现实指向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关键词:电影 历史 生命 长篇小说 写作者 滕子京 麦哲伦 
王松新世纪小说的推理式叙事
《创作与评论》2013年第18期48-53,共6页陈进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2JJD750019)的阶段性成果
王松自称是“生长期长而成熟期晚”的作家,事实上确也如此,他从1983年开始写作,到新世纪才算真正进入收获期。若要给王松新世纪小说做整体判断,那么可认定为成果丰硕,炙手可热,但最显著的还是小说层层铺开的推理式叙事。作为文学...
关键词:新世纪小说 文学叙事 理式 整体判断 介入时间 历史文化 社会现实 成熟期 
情感设想与叙述实践的悖谬——兼论民初小说中情感体验的三重境界被引量:2
《兰州学刊》2013年第9期65-69,共5页邓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人性话语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期成果。(项目编号:12JJD750019)
民初小说家由爱情人发展为爱国家的情感设想,在叙述中未能得到实现。从文本呈现的情感体验来看,情感主体越出了社会秩序和伦理规范,陷于无法把控的境地;强烈的情感总是将他们引向悲情的处境,并导致了对情感的恐惧;在幻灭与漂泊中,情感...
关键词:民初小说 情感设想 叙述实践 启蒙 
身份焦虑、精神还乡与疼痛的生命——江飞散文论被引量:1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64-68,135-136,共7页陈进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人性话语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2JJD750019)
在散文成为最通俗的文学样式的当下,江飞的散文创作却独标高格,引起了同行与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他的散文集《纸上还乡》既揭示了他倾注于故乡罗岭的深厚情感,又打开了认识皖中乡村人及其生活变迁之窗。当然,江飞这种"纸上还乡"的...
关键词:江飞 散文 身份焦虑 精神还乡 生命伦理 
“审恶”:当下文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被引量:9
《云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187-192,共6页陈进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人性话语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项目号:12JJD750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10YJC751002)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文化与文学审美领域发生了新转型,现有的审丑研究视角已无法有效阐释新的文学现象,并表现出界定丑与恶的杂乱、价值判断的模糊、思维模式的束缚、人性探究的乏力等问题。明确从"审丑"到"审恶"的研究视角的转移,既可突破已成"定论...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 文学现象 审丑研究范式 "审恶" 重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