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2JJD750020)

作品数:21被引量:2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董希文泓峻杨建刚更多>>
相关机构:鲁东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争鸣》《广东社会科学》《文化研究》《山东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文本话语文本理论汉语文学马克思主义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视觉转向视阈中语图互文嬗变的文化逻辑及当下形态被引量:1
《文化研究》2016年第4期344-356,共13页董希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学文本理论研究”(12JJD750020)的阶段性成果
互文理论原指各文本间存在的一种隐在关系,是文本理论发展中一种重要的识见。后引申、拓展为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的复杂关联。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视觉文化转向的语境中,语图互文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纵观语图关系发展史,厚...
关键词:视觉文化 语图互文 超文本文学 
从文本理论看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强制阐释”问题被引量:2
《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110-117,共8页董希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学文本理论研究"(12JJD750020)的阶段性成果
文本理论是20世纪西方文论中重视文本自身与读者解读关系的重要理论。各种形态文本理论的强势发展对"强制阐释"现象的出现及渐成声势具有不同影响。语言客体文本理论固执地运用语言学方法研究文学,虽立足文本展开研究,但方法论意义上的...
关键词:文本理论 西方文论 强制阐释 
赋、比、兴与汉语诗性文本内部的心物关系结构类型
《中州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36-42,共7页泓峻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学文本理论研究"(12JJD750020)
如何用客观外物去表现主观的思想情感这一问题,在汉语诗学中一直处于核心位置。作为汉语诗学的本源性概念,赋、比、兴处理的正是语言所呈现的"物"与主体的意、志、情之间的关联——在"赋"当中,对物本身的言说带有主观的情志抒发的功能;...
关键词:汉语诗学    心物关系 
韵外之致:一种汉语诗学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轨迹被引量:1
《中州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48-53,共6页泓峻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学文本理论研究"(12JJD750020)
《易传》"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这一命题经过魏晋玄学家的发挥,在唐代文论家司空图那里进一步发酵,衍生出推崇文学作品的"韵外之致"这一审美理想。唐代关于诗歌境界的理论,则与这一思想形成呼应,它们都是儒家哲学、老庄哲学、魏晋玄学...
关键词:韵外之致 诗境理论 内涵 影响 
语言观念演进与文本理论形态的嬗变被引量:5
《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66-72,共7页董希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学文本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2JJD750020)的阶段性成果
文本理论并非只有一张面孔,而是具有多种形态。每一形态文本理论都应时而生,但语言观念转变的导引至关重要。综观历史,由工具语言观—本体语言观—话语语言观的转变依次带来了工具形式文本—语言客体文本—话语间性文本及相关理论的递...
关键词:语言观念 文本理论 话语 
晚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话语政治”转向
《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第10期117-126,共10页董希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学文本理论研究"(12JJD750020)阶段性成果
20世纪中、后期,活跃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思想界的晚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一方面坚守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总体性基点和社会批评意识,迎击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挑战,从哲学理论高度发展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他们将其哲学观点与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论 话语政治 晚期 马克思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发展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社会 20世纪 
叙事的寓言性与汉语文学叙事的语义生成被引量:1
《广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156-163,共8页泓峻 
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学文本理论研究"(项目号12JJD750020)的阶段性成果
叙事性片断在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中占据很大篇幅,这种服务于说理的叙事,具有寓言性。与着眼于文本细部处理的"春秋笔法"不同,寓言性叙事着眼于事件自身的离奇性与文本结构的营造,以譬喻或象征的方式传达故事背后的寓意,属于"宏观修辞"...
关键词:汉语文学 寓言叙事 修辞指向 文本结构 语义生成 
英伽登现象学文本诗学学理逻辑及学术意义
《中外文论》2015年第1期166-173,共8页董希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学文本理论研究”(12JJD750020)阶段性成果
现象学哲学认为科学知识产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纯粹意向性直观活动。依此为据,现象学美学集大成者英伽登坚持认为文学文本是由语音、意义单元、图式化观相和再现的客体四个渐次深入的层面构成的充满差异的意向性客体,文本意义既不全然来自...
关键词:现象学 文本 意向性结构 
当代文本诗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问题视阈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116-121,197,共6页董希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学文本理论研究"(编号:12JJD750020)
文本诗学是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艺追求自身品质和科学定位的系统表达。作为现代科学意识和进步观念在文艺理论领域的体现,其逻辑起点、问题视阈与方法必须具有科学性。逻辑起点是文学文本内涵的合理展开,规定了文本诗...
关键词:文本诗学 话语 文体 语言 
形式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形式观及其意义被引量:4
《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23-29,共7页杨建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关系史研究"(项目编号:11CZW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学文本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2JJD750020);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青年团队项目子课题"西方文艺学;美学在当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研究"(项目编号:IFYT12004)的阶段性成果
"形式的意识形态"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命题,体现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态度。这一理论的提出是西马理论家对西方文论史和美学史上关于形式与内容之间关系问题进行反思,尤其是与西方形式主义文论进行对话的结...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形式的意识形态 形式与内容 形式诗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