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08BZS003)

作品数:6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晓军张惠鲜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广西民族研究》《兰台世界(下旬)》《广西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边疆地区边疆新桂系清末民国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边疆视阈下新桂系时期的广西社会教育被引量:1
《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102-107,共6页张惠鲜 王晓军 
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08BZS003);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边疆问题研究"专项课题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边疆地区社会教育获得了较快发展,体现在行政系统得以建立、经费有了初步保障、一般式社会教育和学校式社会教育协同发展。通过全方位社会教育的推行,广西边疆地区民众的文化素养和政策领悟能力均得到较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新桂系 边疆地区 广西 社会教育 
边疆视域下新桂系时代广西的风俗改良被引量:3
《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第2期120-126,共7页王晓军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晚清民国时期广西边疆地区民智开发研究"(08BZS003)
民国时期,新桂系曾在广西边疆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风俗改良活动,其目的一是为了加强对广西的控制,二是为了兑现在广西实践三民主义的许诺,三是为了应对有识之士关于风俗改良活动的呼吁。新桂系在广西边疆地区所开展的风俗改良活动主要针...
关键词:民国 广西边疆地区 风俗改良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边疆地区师资养成刍议
《广西地方志》2013年第1期54-59,共6页张惠鲜 王晓军 
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08BZS003);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边疆问题研究"专项课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新桂系重掌广西政权之后,大力发展教育以巩固统治。为了改善广西边疆地区师资总量少、师生比过高、教师学历水平低、教学能力差等不足,新桂系通过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培养师资、强化师范生管理、提高师范生能力、加强...
关键词:近代 广西边疆 师资 
清末广西边疆地区民智低下及其成因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7-10,共4页王晓军 张惠鲜 
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08BZS003);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边疆问题研究"专项课题
清末,广西边疆地区民智低下,主要表现为愚昧无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盲从等方面。广西边疆地区民智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封建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不重视该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二是封建统治者推行愚民弱民政策;其三...
关键词:清末 广西边疆地区 民智状况 
郑孝胥与清末广西边疆地区民智开发被引量:2
《兰台世界(下旬)》2012年第11期19-20,共2页张惠鲜 王晓军 
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08BZS003);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边疆问题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
清末,为促进广西边疆地区的发展,负责广西防务的郑孝胥通过创办文教机构、派遣留学、鼓励商战、关注卫生事业等多种途径启迪民智。郑孝胥之所以重视广西边疆地区民智的开发,与其边防思想有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清末 郑孝胥 广西边疆地区 民智开发 
清末民初边疆地区兴学过程中的官与绅——以广西龙州为个案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39-44,共6页张惠鲜 王晓军 
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08BZS003);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经费资助项目(200806MS107);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边疆问题研究"专项课题
清末民初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推进边疆地区教育的发展,政府、官员、士绅俱作出了努力。作为边疆的典型代表,清末民初的龙州,推进其教育发展的力量体系中,政府的作用是最为根本的,而政府官员的作用则是最为显见的,以士...
关键词:清末民初 边疆 兴学 官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