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08DA012)

作品数:3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谢昭新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民歌文化艺术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凤阳花鼓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凤阳民歌的源流演化及其文化艺术价值被引量:9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503-508,共6页谢昭新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9-10D95);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08DA012)
凤阳民歌是指流布在淮河流域的以凤阳县域为主体向周边地区辐射的民歌,也可以说是"大凤阳"的民歌。首先论证《凤阳歌》《凤阳花鼓》的产生年代,继之考察了凤阳民歌的源流演化,最后探讨了凤阳民歌的历史文化价值、民俗文化价值及艺术审...
关键词:凤阳民歌 凤阳歌 凤阳花鼓 源流演化 文化艺术价值 
论皖西大别山区民歌的文化艺术价值被引量:11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20-124,共5页谢昭新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9-10D95);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08DA012)
皖西大别山区民歌呈现的多是七言五句的特殊形态,这些五句子民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是一种文化象征,既表现出一种精美的艺术欣赏价值,也蕴含着多元的文化认同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民俗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
关键词:皖西 大别山区 民歌 文化价值 艺术价值 
两淮民歌的历史演化——兼论台静农《淮南民歌集》的审美价值被引量:4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6,共6页谢昭新 
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08DA012);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9-10D95)
民歌起源于劳动,来自社会生活,从《诗经》、汉魏乐府民歌传承下来的两淮民歌,形成以反映民间生活、展示社会风俗、歌咏爱情婚姻为主调。从艺术形式上看,两淮民歌由三言、四言,向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发展,在延续发展中,又出现较多的五句...
关键词:两淮民歌 历史演化 风俗民情 审美价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