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4JJDZH003)

作品数:7被引量:6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宁越敏李健高丰刘涛石崧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泉州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城市问题》《现代城市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地理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CBD城市社会空间五普社会空间结构社会地理学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外来劳动力与上海大都市发展关系分析
《现代城市研究》2009年第4期37-45,共9页武前波 徐伟 李子蓉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6JDXM08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060);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4JJDZH003)
全球化和信息化推动劳动力在更大范围内流动,并趋向于在大都市区聚集。外来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剧了都市的社会极化现象。文章以上海为例,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外来劳动力与上海大都市发展的关系,认为外来劳动力改善了上海...
关键词:外来劳动力 大都市 经济转型 社会空间 上海 
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型:从全球生产系统角度的透视被引量:7
《世界地理研究》2007年第4期47-54,共8页宁越敏 李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资助项目(04JJDZH003)
本文首先回顾了价值链与全球生产系统的研究进展,结合跨国公司最新发展趋势对全球生产系统特征进行了总结;其次以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变,描述了90年代以来上海在全球生产系统分工中的变化,认为出口产品结构的转型并没有真...
关键词:全球生产系统 价值链 国际劳动分工 世界城市 
中国大都市区界定探讨——基于“五普”分县数据的分析被引量:21
《世界地理研究》2007年第1期58-64,共7页高丰 宁越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0102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资助项目(04JJDZH00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为大都市区发展创造了条件,大都市区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新的空间载体。对大都市区进行界定是大都市区研究的前提。本文提出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界定中国大都市区的简化方法,并对中国大都市...
关键词:大都市区 界定方法 中国 
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主要理论及研究的意义——基于空间思想的分析被引量:17
《城市问题》2006年第6期84-89,94,共7页李健 宁越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重大项目(04JJDZH003)
回顾了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发展的历程,从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新马克思主义、新韦伯主义,到吉登斯结构理论、后现代主义再到女性主义理论研究,对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七十年代以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就城市社会地理学在中国的研...
关键词:城市社会地理学 城市社会空间 社会空间结构 
从商务成本竞争到劳动空间分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路径探讨被引量:3
《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第6期82-86,共5页李健 吴国伟 高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重大项目(04JJDZH003)中间成果之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际劳动分工逐渐演进到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层次,区域劳动空间分工开始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研究内容。长三角是中国最为发达的经济区域,但在行政区经济的引导下依然存在着商务成本竞争之类的违背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商务成本 新国际劳动分工 区域劳动空间分工 
劳动力空间分工理论评述被引量:7
《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2期101-105,共5页石崧 宁越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4JJDZH003)资助.
长期以来,分工一直被视为一种基本的经济学、社会学原则,在社会的生产组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秉承斯密分工思想的主流经济学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斯密困境”的解答和分工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等问题上,而较少考虑分工的地理空间内...
关键词:分工理论 劳动力 理论评述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主流经济学 国际贸易理论 社会经济环境 工业区位论 生产组织 
上海CBD的发展及趋势展望被引量:13
《现代城市研究》2006年第2期67-72,共6页宁越敏 刘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04JJDZH003)。
上海中央商务区(CBD)的发展是一部百年兴衰史。浦东开发开放后,上海 CBD 从浦西的外滩迅速向浦东陆家嘴地区扩展,同时四大副中心的规划和建设浮出水面,上海 CBD 体系逐渐形成轮廓。面向21世纪,上海 CBD 的发展任重道远,必须进一步充实功...
关键词:上海 CBD 发展 展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