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8ZWD014)

作品数:3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温潘亚更多>>
相关机构: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盐城师范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现代文学论丛》《江苏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形态论意识形态性话语民族寓言历史剧创作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十七年”历史剧创作结构形态论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2年第2期134-148,共15页温潘亚 
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10BZW013);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08ZWD014)
'十七年'的话剧历史剧大约有25部作品,绝大多数创作于1958—1962年间。作为一种在泛政治化语境下生成的独特的历史叙事,其结构形态具有这样一些特征:史剧家们努力建构与阶级斗争理论相对应的史剧冲突结构,即主要采用情节推进式结构;由...
关键词:“十七年”历史剧 泛政治化语境 历史叙事 结构形态 
“纯然主观的表现方式”与“古为今用”——对建国初戏改中“反历史主义”创作倾向批评的重新评估
《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148-152,共5页温潘亚 
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10BZW013);中国第40批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60400924);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08ZWD014)阶段性成果
建国初戏改的真实用意是将戏曲中的历史剧与权力的关系从讽喻批判转为歌颂服务,其中所出现的反历史主义倾向,是因为对权威话语通过戏改构建意识形态话语的目的与意图出现了机械教条和庸俗化的理解,以"纯然主观的表现方式"过于急切和直...
关键词:戏曲改革运动 反历史主义倾向 古为今用 “两条腿走路” 
象征行为与民族寓言--十七年历史剧创作话语形态论被引量:3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56-64,共9页温潘亚 
中国第40批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60400924);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8ZWD014)
十七年历史剧的兴盛出现在1958—1962年之间,且以现代剧作家构成其中的主体,出现这种独特话语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历史剧这一形式自身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性。选择历史剧形式进行话语言说,表现出现代剧作家以历史剧创作这一作为社会...
关键词:十七年历史剧 现代剧作家 意识形态性 象征行为 民族寓言 启蒙话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