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W105)

作品数:9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凤霞李斯力罗晓琳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学教育(中)》《文化遗产》《戏剧之家》更多>>
相关主题:新剧《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新闻时效性写实性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从《永远有多远》看当今女性在社会角色中的地位
《文学教育(中)》2016年第7期18-19,共2页陈黎方 
王凤霞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清末民初‘新潮演剧’与中国戏剧观念、格局的现代嬗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BZW105.
铁凝在小说《永远有多远》中塑造了白大省、"我"、西单小六三种女性形象,这三种女性形象分别代表着传统道德中的女性,大多数的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以及独立自主意识下的女性形象.通过对白大省和西单小六这两种极端的生活状态的描写,反映...
关键词:铁凝 《永远有多远》 女性地位 传统道德 独立自主意识 
论王实甫创作《西厢记》的思想背景
《文学教育(中)》2016年第6期26-27,共2页陈黎方 
基金项目:王凤霞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清末民初‘新潮演剧’与中国戏剧观念、格局的现代嬗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BZW105.
《西厢记》中反封建的主体人性意识成为剧作的思想光辉,而这一思想的产生与作者王实甫生活的社会背景及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王实甫生活在元人残酷统治下儒生备受欺辱的特殊时代,现实的黑暗与当权者的压迫使他的思想中带有反封建、倡...
关键词:王实甫  西厢记》 思想背景 反封建 倡人性 宣泄心理 
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初步研究——以《霸王别姬》为例被引量:1
《戏剧之家》2016年第13期15-17,共3页罗晓琳 
王凤霞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BZW105);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人才资助项目"20世纪前期中国戏剧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探讨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是近几年文艺界的热门话题。《霸王别姬》是一部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获得过很高荣誉的作品。本文从认识电影和戏剧以及区分它们两者之间的差别,进一步探索《霸王别姬》中互文性的成功表现,通过对戏曲元素运用...
关键词:霸王别姬 差异性 互文性 价值判断 
论笑舞台和平社新剧部之“实事剧”被引量:4
《文化遗产》2016年第1期110-117,共8页王凤霞 李斯力 
国家社科项目“清末民初‘新潮演剧’与中国戏剧观念、格局的现代嬗变研究(项目编号:13BZW105)”的阶段性成果
上海笑舞台和平新剧社历时三载,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最成功、最著名的新剧社。该社盛演的"实事剧"具有社会写实性和新闻时效性,其表演艺术也值得关注。和平社编演了25部新闻实事剧,其三大实事名剧为《凌连生杀娘》、《老五殉情记》和《...
关键词:实事剧 和平社 写实性 新闻时效性 社会批判 
《英语世界的汤显祖研究论著选译》评介
《戏剧之家》2014年第2期5-6,共2页王凤霞 
国家社科项目成果(13BZW105);;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
一《英语世界的汤显祖研究论著选译》一书由浙江大学徐永明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陈靝沅联合主编,由浙江古籍出版社于2013年3月出版。如题所示,该书主要选译了发表或出版于1970年到2013年之间,研究汤显祖及其戏剧的代表性英语论文或论著。...
关键词:研究论著 英语世界 《牡丹亭》 文学院教授 古代文学 英语论文 新加坡人 中国古典戏曲 选文 夏志清 
话剧《灵魂拒葬》在校园中的流行及其原因
《戏剧之家》2014年第1期10-12,共3页王凤霞 
国家社科项目成果(13BZW105);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
《灵魂拒葬》是美国作家欧文·肖的成名作,近年来它在中国的校园里广为流行。该剧的流行不仅与当下校园戏剧活动的活跃有关,与该剧的风格、题材及戏剧结构有关,也与该剧的反战主题及现实隐喻密切相关。《灵魂拒葬》是诉求被压抑者的呼喊...
关键词:《灵魂拒葬》 校园 流行 个体价值 
清末民国时期《威尼斯商人》的编演、流传及意义被引量:1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1期93-96,共4页王凤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ZW105);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
《威尼斯商人》在清末、民国时期上演非常频繁,尤其是学校演剧和文明戏剧团的商业演出。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传播途径众多,并非只有林纾译本一种影响源。我们对于莎氏戏剧及《威尼斯商人》演出背离原著问题应该辩证地去看待。莎士比亚...
关键词: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 演出 版本 意义 
上海女子新剧的“甲寅之兴”及其意义
《戏剧之家》2013年第11期10-14,共5页王凤霞 
国家社科项目成果(13BZW105)
一、女子新剧之'甲寅之兴'1914年被称为新剧的'甲寅中兴'之年。该年,男子职业新剧继清末的初兴之后而再度兴盛,同时女子新剧也悄然兴起。较少有人注意到伴随男子新剧发展起来的女子新剧对于中国现代戏剧的意义。我们认为,女子新剧之'甲...
关键词:新剧 女子 中国现代戏剧 男子 演出 上海 女演员 女性观 剧目 清末民初 
从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到文明戏《肉券》的三次变身
《戏剧之家》2013年第7期9-11,共3页王凤霞 
广州市社科联资助项目成果(11SKLY28);广州大学"文明戏"与中国戏剧的现代演进项目成果;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国家社科项目成果(13BZW105)
文明戏剧目《肉券》依据了林纾的《吟边燕语》,林译又是对兰姆姐弟的Tales From Shakespeare翻译和改编,兰姆姐弟则对莎士比亚原作进行了简化与改写。四者既互相依赖、关联,又各自不同,体现了文化交流中的各种变体和变相,对于研究中西...
关键词:《肉券》 《威尼斯商人》 TALES From SHAKESPEARE 文明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