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WFSD)

作品数:22被引量:175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杨晓松李海兵陈建业马胜利司家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相关期刊:《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地质学报》《岩石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汶川地震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汶川地震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地震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汶川地震断裂带水岩相互作用及其对断裂带演化影响被引量:3
《地球物理学报》2018年第5期1758-1770,共13页杨晓松 段庆宝 陈建业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508018);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LED2010A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202;41602227);国家科技专项"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09)共同资助
汶川地震断层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出地震断层经历了漫长时间演化和复杂的水岩相互作用.间震期水岩相互作用导致断层岩中的破碎矿物蚀变,尤其是长石等矿物含量渐渐减少甚至消失,而黏土矿物(蒙脱石、伊利石、伊/蒙混层、绿泥石等...
关键词:地震断层岩 水岩相互作用 元素迁移 水及气体渗透率 孔隙度 汶川地震 
基于台网目录分析研究汶川8.0级地震余震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6
《地球物理学报》2018年第5期1797-1805,共9页李丽 Lok Bijaya Adhikari 李纲 高福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4022); 十一五国家科技专项“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资助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主震发生后至2012年5月12日,我国地震台网在龙门山断裂区域内(102°E—105°E,30°N—34°N)共记录93837个地震事件,其中80995次事件含有深度信息.本文以台网地震目录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汶川地震余震序列...
关键词:余震 能量释放 汶川8.0级地震 时空扫描 
龙门山断裂带北段深部结构与反射地震特征被引量:5
《地球物理学报》2018年第5期2038-2053,共16页于常青 冯杨洋 瞿辰 范国玮 李恒强 
国家科技专项"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中德合作基金项目(41761134096)资助
2008年5月12日汶川MW7.9特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深部结构的复杂性制约了地震的破裂过程.通过对研究区区域地质、汶川地震前后采集的地震反射剖面等研究,在对龙门山北段汶川地震断裂带的深部结构和反射地震特征进行了...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 汶川地震 深部结构 地震反射剖面 地震反射特征 
汶川地震和九寨沟地震断层作用及动力学过程研究进展--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被引量:3
《地球物理学报》2018年第5期1653-1665,共13页李海兵 许志琴 马胜利 赵俊猛 
国家科技专项“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20104006,41330211);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YYWF201601)联合资助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M_S8.0)发生后,各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汶川地震相关的地学研究,包括国家科技专项"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经过十年的持续探究,在地震地质、震源物理、地震实验、地震动力学、深部地球物理和长期监测等方...
关键词:汶川地震 九寨沟地震 龙门山逆冲断裂带 地震动力学 壳幔结构 汶川地震十周年 
从反射地震剖面中认识芦山地区的地壳精细结构和构造被引量:16
《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第9期3248-3259,共12页冯杨洋 于常青 范柱国 宋丽蓉 梁姗姗 何俊杰 梅中锋 
国家科技专项<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龙门山构造带三维地质填图>(1212011220265)联合资助
采用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结合地表地质信息,本文对芦山地区的地壳结构、深浅构造和隐伏活动断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上地壳结构特征清晰,深度约为15km左右;区内断裂由于受青藏高原向东南方向的推挤和坚硬的四川盆地阻挡的联合...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南段 深地震反射剖面 地壳结构和构造 芦山地震 
映秀-北川断裂带中垂直断裂带走向的NW-SE向构造和汶川地震被引量:5
《地质学报》2016年第6期1041-1061,共21页崔军文 王连捷 邹长春 孙东生 彭诚 陈威威 李宗凡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namics,MLR;Institutes of Geology,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China)和国家科技专项《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研究成果
通过汶川科学钻探钻孔地质实体(岩芯)的构造研究、非弹性应变恢复法(ASR法)地应力测试,结合区域构造和汶川地震NW向余震带的综合分析,提出沿映秀-北川断裂走向的狭窄范围内存在一组NW-SE向构造,其总体产状为:走向N48°W,倾角中等,与映秀...
关键词:汶川地震 映秀-北川断裂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 NW-SE向主导挤压构造应力场 地质实体 NW-SE向构造 NE-SW向局部挤压构造应力场 
断裂带深部流体行为及其在地震过程中的作用
《中国科技成果》2015年第18期50-50,53,共2页
通过龙门山断裂带土壤气和汶川地震断裂上汶川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随钻过程中不同层位流体地球化学观测结果,给出深部流体在断裂带内外及深度剖面的组成和赋存状态;通过对汶川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断层地球化学剖面对比分析,以及...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 深部流体 地震过程 流体行为 流体地球化学 流固耦合模型 科学钻探 深度剖面 
汶川地震断层岩气体和液体渗透率实验研究被引量:7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第10期2274-2284,共11页段庆宝 杨晓松 
国家科技专项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编号:WFSD-09);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编号:LED2010A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72202);地震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0808012)资助
以N2和水为孔隙流体在20-180 MPa围压范围内详细测量了汶川地震断裂带断层岩的渗透率,并同时测量了作为参照的砂岩的渗透率.实验结果表明,气体和液体渗透率均随围压增加而幂次衰减.在相同围压和孔隙压条件下,N2渗透率高于水渗透率接近1...
关键词:断层岩 渗透率 Klinkenberg 效应 孔隙压力振荡法 断层带 
汶川地震破裂带断层岩纵波速度与孔隙度关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第6期1883-1890,共8页杨彧 陈进宇 杨晓松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课题(LED2010A03);国家科技专项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202)共同资助
分布于地震破裂带上的断层岩具有高孔隙度的特征.该特点造成了其弹性波速度与结晶岩石和沉积岩存在明显的差异.确定断层岩的弹性波速度与孔隙度和矿物组成的关系对于利用地震资料探测深部断层和测井资料的解释至关重要.在10-600 MPa条件...
关键词:P-波速度 孔隙度 汶川地震断裂带 实验研究 
最优化变尺度法在汶川科学钻探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测井技术》2014年第3期348-354,共7页王智 潘和平 杜婷 
国家科技专项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
汶川科学钻探项目是在龙门山北川—映秀断裂及龙门山前缘安县—灌县断裂附近实施4口科学群钻的基础上,开展地质构造、地震地质、岩石力学、化学物理、地震物理、流体作用和流变学等多学科研究。对汶川科钻2号井岩心资料和测井资料进行分...
关键词:测井资料 岩性识别 汶川科学钻探 交会图 地层组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