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AZS006)

作品数:17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戴鞍钢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国家航海》《安徽史学》《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城乡经济上海开埠长江三角洲述论纤夫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心城市科学技术的辐射和效应——以近代上海与长江三角洲为例被引量:1
《历史教学问题》2016年第6期8-14,共7页戴鞍钢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近代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乡经济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1AZS006)的阶段性成果
近代上海既是中国的经济贸易中心,也是科学技术领先的中心城市,并经久不衰。以上海为中心的近代科学技术,依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直接向毗连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辐射并取得积极的效应,带动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近代上海 长江三角洲 科学技术 辐射 
盛宣怀与清末中英商约谈判——以内河行轮交涉为中心被引量:3
《河北学刊》2016年第5期43-49,共7页戴鞍钢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代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乡经济关系研究>(11AZS006)
1902年的中英商约谈判是清末内政外交的一件大事。作为此次商约谈判的中方代表之一,盛宣怀在内河外轮行驶权交涉中,为维护中国的权益,尽其所能,据理力争,在一定程度上抗衡了外国列强对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侵夺,挽回了一部分民族利权。
关键词:盛宣怀 中英商约谈判 内河航运权 江南 小轮船 
新旧并存:近代江南农村金融实态管窥被引量:2
《安徽史学》2016年第4期5-15,共11页戴鞍钢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近代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乡经济关系研究"(11AZS006)的阶段性成果
近代上海崛起后,以其为中心的江南城乡间的金融联系明显增强,一些新的金融业开始向江南农村伸展,江南农村金融实态因此呈现新旧并存的特征。
关键词:上海 江南农村 城乡 金融 
近代上海开埠与浙东乡村手工业的演进被引量:3
《历史教学问题》2015年第6期14-19,共6页戴鞍钢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近代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乡经济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1AZS006)的阶段性成果
1843年上海开埠后,依托与上海毗邻的地缘优势和经济联系,浙东乡村的手工业适时地主动应对中国经济的大变局,缫丝业和丝织业抓住出口大增的契机,得以产销两旺;一部分棉纺织业通过调整生产结构,得以继续生存并有所发展;织袜、花边...
关键词:上海开埠 浙东 乡村手工业 
清末新政与科举停废被引量:2
《历史教学问题》2015年第2期17-22,共6页戴鞍钢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近代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乡经济关系研究”(批准号:11AZS006)的阶段性成果
清末新政期间,延续千余年的科举制度宣布停废,此乃中国教育制度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官员选拔制度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但并没有因此发生太大的社会波动或骚乱,这是与当时人们对科举考试内容和形式的陈腐渐成共识,以及主事者的精心筹...
关键词:清末新政 科举 新式学堂 
1900年上海及江南的恐慌——兼论“东南互保”的社会氛围
《安徽史学》2015年第1期5-11,共7页戴鞍钢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近代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乡经济关系研究"(11AZS006);2014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课题"上海通史.清代后期卷"(2014WLS008)的阶段性成果
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北方战事,给包括租界在内的上海及江南民众日常经济生活带来巨大恐慌。身处纷乱的惊惧不安和经济萧条的切实威胁,社会各界普遍企望北方战事早日平息,不致蔓延到南方,这种社会心理氛围,是"东南互保"得以产生和推行的重...
关键词:义和团运动 上海 江南 “东南互保” 
上海开埠与郊县手工业的转型被引量:3
《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143-150,共8页戴鞍钢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近代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乡经济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1AZS006);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课题"上海通史.清代后期卷"(项目编号:2014WLS008)的阶段性成果
清末民初,上海郊县相继出现一批有别于传统小农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生产方式的新型手工业,其中嘉定的黄草编织业,南汇的织袜业,嘉定、川沙的毛巾织造业,川沙、上海、宝山等县的花边编织业,以及川沙的建筑业等,都颇具规模。其发生发展,与上...
关键词:清末民初 上海郊县 手工业 转型 
近代江南工矿业述论
《历史教学问题》2014年第4期18-24,共7页戴鞍钢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近代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乡经济关系研究”(批准号:11AZS006)的阶段性成果
受近代中国工业中心上海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辐射和引领,以及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的促动,江南的近代工矿业自清末起步和发展,并与上海互补互动。
关键词:近代江南 工矿业 上海 江苏 浙江 
日本与甲午战争后的沪苏杭被引量:3
《安徽史学》2014年第4期22-29,共8页戴鞍钢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近代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乡经济关系研究>(11AZS006);2014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课题<上海通史.清代后期卷>(2014WLS008)的阶段性成果
日本自图谋对华侵略后,对中国经济重心所在的沪苏杭地区一直抱有野心。甲午战争后,其有机可乘,对上海江河海航运咽喉之地吴淞的觊觎,在苏州、杭州设立日租界和染指江南内河航运经营等,都是其侵略图谋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日本 甲午战争 上海 苏州 杭州 
近代江浙沪地区铁路修筑述略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24-31,共8页戴鞍钢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近代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乡经济关系研究"(11AZS006)的阶段性成果
江浙沪是近代中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也是铁路最先动议和兴建之地,两者间的互动关系密切。其间,先后有吴淞铁路、津镇铁路、津浦铁路、沪宁铁路、沪杭甬铁路、陇海铁路江苏段、青三铁路、浙赣铁路、江南铁路和苏嘉铁路等工程的筹划、修筑...
关键词:近代 江浙沪 铁路 经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