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X026)

作品数:19被引量:5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勇强孙道进周在娟郁乐孔成思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文理学院贵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河南社会科学》《学术交流》《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思想战线》更多>>
相关主题:生态文明生态生态文明理论环境伦理自然价值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实践转向:环境哲学的感性现实性被引量: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年第10期116-119,共4页杨兴英 孙道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体系的建构与创新研究"(12BZX026);重庆市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重庆市生态足迹研究"(16SKB014)
孤立地理解人与自然以及二者的关系,使得西方环境哲学迟迟不能外化为人们的生态自觉。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基石,重新解读人与自然及其双向对象化关系,环境哲学才能赋予自身以感性现实性,才能诉求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解"。
关键词:环境哲学 实践转向 感性现实性 
科学的整体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论之根被引量:9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17-21,51,共6页周在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体系的建构与创新研究(12BZX026)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认识论总是从人与自然的双重角度去考察人类发展历程中的自然环境,并以人类的实践活动为基点解决生态问题。它指出自然史与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以及自然、人和社会实现解放的一致性实现了对科学主义认识论和整体主义认识...
关键词:科学的整体主义 整体主义 科学主义 生态文明 
生态自然观的双重意蕴:生态文明理论的本体之维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70-74,共5页李勇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体系的建构与创新研究(12BZX026);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观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2012QNZX006);第三军医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环境问题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2013XRW01)
立足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即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既尊重自在自然的先在性,又彰显自然的属人性;既秉承自然的系统有机性,又坚持自然的可分解性与科学认识自然的合理性。这一双重意蕴的生态自然观为超越生态中心主义的荒野自然与人类中...
关键词:生态自然观 双重意蕴 生态文明理论 本体之维 
生态人学的双重意涵:生态文明理论的人学之维被引量:7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88-93,共6页李勇强 
重庆市社科规划青年项目"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观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2012QNZX006);项目负责人:李勇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体系的建构与创新研究"(12BZX026);项目负责人:孙道进;第三军医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环境问题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2013XRW01);项目负责人:李勇强
立足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即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人学观秉持自然向人而生与人向自然复归的双重意涵。这种人与自然辩证互动的双重意涵,为整合与超越生态中心主义把人还原为普通生物和人类中心主义以利益为圆心规定人提供了全新的方法与视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生态人学观 双重意涵 生态文明理论 人学之维 
《自然辩证法》的“自然”:生态伦理学的自然本体论被引量:1
《河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78-82,123,共6页周在娟 孙道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2BZX026)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从自在自然和属人自然两个维度对自然的内核进行了科学和哲学双重解读。从自在自然看,自然具有自组织性、先在性和系统性、有机性,是惯常行程的自我生成,具有存在论意义。因而生态伦理学应该走出对人的"固恋",...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 “自然” 生态伦理学 自然本体论 
马克思主义生态历史观与“美丽中国”的理论基石被引量:1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66-71,共6页李勇强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观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2012QNZX0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体系的建构与创新研究(12BZX026);第三军医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环境问题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2013XRW01)
建基于实践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历史观,在破解社会历史关系中化解人与自然博弈的非合作特征。这种基于历史视域考量人与生态环境的生态观必然导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诊断与批判,为我们超越生态危机的抽象价值观解决方案提供了全新的立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生态历史观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科学哲学化或哲学科学化:消解生态危机的哲学进路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1-5,共5页张星萍 孙道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X02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SWU1409233)
自文艺复兴以来,科学与哲学呈逐渐分离之势。非人类中心主义者认为以机械论范式为主导的科学技术是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即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路径助长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而通过"红"与"绿"的结合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类"...
关键词:机械论范式 生态危机 辩证思维方式 
试论自然观与自然的价值问题被引量:8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年第9期110-115,共6页郁乐 孙道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环境危机中的利益-风险分配逻辑及其道德效应研究"(13XZX024);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体系的建构与创新研究"(12BZX026));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环境伦理学的应用困境研究"(12SKN07)
环境伦理学的争论焦点是自然的价值问题,回答自然价值问题的理论根据是自然观。当前作为自然价值之根据的自然观有神话自然观、机械论自然观、有机论和整体论自然观,以及实践的历史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将自然置于实践的历史的唯物主义自...
关键词:环境伦理 自然价值 自然观 生成价值 重叠共识 
马克思生态批判的双重维度及其现代启示被引量:4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9期93-99,共7页李勇强 孙道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体系的建构与创新研究"(12BZX026);重庆市社科规划青年项目"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观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2012QNZX006);西南大学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校级重大培育项目"生态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创新与建构研究"的阶段成果
马克思的生态批判不是单调式的线性批判,而是哲学—形而上学批判与社会历史—资本批判的复合统一。在马克思看来,资本逻辑为现代形而上学提供了坚实的现实支撑,而形而上学构成了资本逻辑的理论纲要,正是二者的合谋与联姻实现了对人和自...
关键词:马克思 生态批判 生态文明 
谁之后代,何种正义?——环境代际正义问题中的道德立场与利益关系被引量:1
《思想战线》2014年第4期135-139,共5页郁乐 孙道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环境危机中的利益-风险分配逻辑及其道德效应研究"阶段性成果(13XZX02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体系的建构与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12BZX026));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环境伦理学的应用困境研究"阶段性成果(12SKN07)
在当前关于环境正义的道德话语中,环境代际正义日益成为核心话题,人们日益关注未来世代的权益问题。事实上,在时间坐标、身份不确定性与未知偏好的限制之下,讨论当前世代与未来世代之间的伦理关系,无法真实有效地把握环境正义的实质,反...
关键词:环境代际正义 话语一思维模式 谁之后代 何种正义 共存与发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