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ZZ120801)

作品数:5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安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残疾人研究》《兰台世界(下旬)》更多>>
相关主题:残疾人残疾人康复康复服务民国时期史料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民国时期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回顾——基于上海伤残重建服务处的史料被引量:1
《残疾人研究》2014年第3期65-68,共4页王安 
江苏省2012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省立省助)资助项目"民国时期残疾人事业研究"(项目编号:CXZZ12_0801);苏州大学2012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立项资助
上海伤残重建服务处是民国时期出现的早期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之一。它秉承康复就业的服务理念,试图通过对残疾人身体、职业两方面的重建,帮助残疾人实现自食其力。虽然在当时综合社会背景的制约下难以有大的作为,无法帮助残疾人真正摆...
关键词:上海 伤残重建 康复服务 
清代残疾军人抚恤制度述略
《兰台世界(下旬)》2014年第6期4-6,共3页王安 
江苏省2012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省立省助)资助项目"民国时期残疾人事业研究";项目编号:CXZZ12_0801;苏州大学2012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立项资助
清朝前期,对残疾军人的抚恤,主要依据其自身的残疾轻重程度和是否立有战功来给予相应的待遇。晚清时期,残疾军人抚恤呈现"多规并存"的局面。但从总体上看,清代残疾军人抚恤制度的主要出发点是解决残疾军人的生存问题。
关键词:清代 残疾军人 抚恤制度 
晚清时期残疾人救助理念的变化
《兰台世界(下旬)》2014年第4期7-8,共2页王安 
江苏省2012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省立省助)资助项目"民国时期残疾人事业研究";项目编号:CXZZ12_0801;苏州大学2012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立项资助
晚清时期,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密切,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亲眼看到了外国的残疾人救助事业能够弥补残疾人的天生缺陷,使其成为不废之人。同时,外国人也将相关救助理念介绍到中国。
关键词:残疾人 救助理念 变化 
职业重建:国民政府时期抗战伤残军人的就业——以《残不废月刊》为中心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79-85,共7页王安 
江苏省2012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省立省助)资助项目"民国时期残疾人事业研究"(项目编号:CXZZ12_0801)阶段性成果
抗战爆发之后,因伤致残的荣军日益增多。荣军的就业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识之士纷纷主张荣军就业,自立自养。"伤兵之友"社、"荣誉军人职业协导会"和"荣誉军人生产事业委员会"三个团体积极开展"虽残不废"运动,对荣军进行职业技...
关键词:荣军 就业 “虽残不废”运动 国民教育 国民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