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AZW001)

作品数:22被引量:8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古远清赵敏俐王小舒张立群吴相洲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辽宁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艺术广角》《文献》《文艺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中国诗歌现代诗台湾新诗本土意识香港新诗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多民族特点与世界性眼光——略论新世纪的中国诗歌史观被引量:7
《文史哲》2012年第4期5-18,共14页赵敏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04AZW001)"中国诗歌通史"的阶段性成果
源自于中华民族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以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奠定了以"言志"为核心的中国诗歌传统、创作观念与评价标准,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理想的美学风范,也开启了中国诗歌以关注现实生活为指向的发展之路和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中国诗歌...
关键词:中国诗歌 “诗言志”传统 文化功能 多民族特点 民族精神 
施闰章与宣城体被引量:1
《文史哲》2011年第6期132-138,共7页王小舒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诗歌通史.清代卷"(04AZW001)的成果之一
施闰章是清初著名诗人。他的宣城体诗创作在关注社会现实的同时,将眼光转向自然山水,通过建构各种类型的意境,把时代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造成意在言外、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这体现了清初诗人有别于前代的风貌。
关键词:施闰章 诗学观 宣城体 山水意境 
语言书写与生命的状态——论韩作荣1986年以来的诗歌创作道路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68-71,共4页张立群 
200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4AZW001)
当代著名诗人韩作荣在1986年之后的创作道路,曾相继发生了两次转变。第一次是在告别以往创作基础上发生的语言蜕变,第二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进入无言的状态与生命的逍遥。而作为一种过渡状态,韩作荣从80年代到90年代的创作史起到了...
关键词:韩作荣 诗歌 创作道路 转变 
论七言诗的起源及其在汉代的发展被引量:22
《文史哲》2010年第3期24-43,共20页赵敏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诗歌通史"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4AZW001);北京市高层次人才项目成果
七言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在汉代广泛存在于字书、镜铭、民间谣谚、道教经典、医书、刻石、墓碑以及其他文章当中,是一种以应用为主的韵文体式,它与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杂言诗等并存,并以其反映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显示出独特的...
关键词:七言诗 起源问题 汉代 语言结构 诗体特征 
先秦两汉琴曲歌辞研究被引量:6
《文学遗产》2010年第2期60-70,共11页赵敏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诗歌通史>阶段性成果(项目号04AZW001);北京市高层次人才项目成果
先秦两汉琴曲歌辞是中国诗歌史上特殊的一类作品,它以中国古代琴文化为存在的条件,是运用古体,托名古人(或者当世名人),配合古琴演奏而产生的一种诗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它没有后世的"咏史"之名,却有着与后世"咏史"诗相同的特质。它假...
关键词:琴曲 歌辞 琴曲故事 
唐诗繁荣原因重述被引量:8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63-67,共5页吴相洲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诗歌通史"(04AZW001)阶段性成果
揭示唐诗繁荣的原因,关键在于把唐诗看作一种活动。诗歌活动在唐人的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它是高品质生活的元素,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媒介,是步入上流社会的资质。皇帝的提倡开启了崇尚诗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广大士人创作激情...
关键词:唐诗 繁荣 尚诗传统 以歌传诗 
汉代乐府官署兴废考论被引量:12
《文献》2009年第3期17-33,共17页赵敏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诗歌通史>(项目号:04AZW001)阶段性成果;北京市高层次人才项目成果
无论在中国文学史还是文化史上,汉乐府的兴废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班固在《汉书·礼乐志》中说:“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阴,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在《汉书·艺...
关键词:汉代乐府 兴废 汉武帝时代 考论 官署 中国文学史 汉乐府 文化史 
余光中:中国现代诗坛祭酒——《中国诗歌通史》之一节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68-73,共6页古远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4AZW001)
论作品之丰富、思想之深广、技巧之超卓、风格之多变、影响之深远,余光中无疑是成就最大者之一。要选择中国当代大诗人的话,他是一个呼声极高的候选人。
关键词:余光中 现代诗 诗坛祭酒 
钱谦益的诗学观及其前后期创作之异同被引量:4
《文艺研究》2009年第5期65-73,共9页王小舒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诗歌通史"(批准号:04AZW001)阶段性成果
钱谦益的诗学观,一在于体系性,二在于独具的史家眼光。在明末"复古"还是"尚今"的文学大论争中,钱谦益是赞成复古的,此恰与其在经学和史学领域的立场相一致。钱谦益对"明七子"的批判属于总结复古派创作之教训,以便更好地走复古之路。简言...
关键词:后期创作 钱谦益 诗学观 异同 复古派 史学领域 诗歌主张 文学 
台湾“现代派”两位重要诗人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63-68,共6页古远清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4AZW001)
台湾现代派在高压年代注意意象的经营和象征、暗示手法的运用,爱用声色交感、扭曲变形和歧义性手法,追求时空的交错、转移以及主客体的对应和换位,作为"现代派"旗手的纪弦便是这方面的代表。此外,进入台湾文学经典的郑愁予,那飘逸而又...
关键词:现代派 台湾新诗 浪漫唯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