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6B2066)

作品数:5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秀光华红梅更多>>
相关机构:仰恩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术问题研究》《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生态经济》《中国流通经济》更多>>
相关主题:财政政策非均衡发展战略货币化比率金融相关比率国际金融体系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国际金融体系中“三位一体”式结构剖析被引量:2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102-106,共5页刘秀光 
2006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6B2066);福建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闽教高[2007]4号)
国际金融秩序与国际金融体系关系密切。国际金融秩序的动荡和金融危机频发,其重要原因在于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三位一体"式结构。这种结构对国际金融秩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霸权国从别国攫取利益、向世界转嫁危机,从而导致国际金融秩序的...
关键词:国际金融体系 “三位一体” 美元循环与周转机制 
区域金融失衡的政策性因素分析被引量:1
《学术问题研究》2007年第2期12-16,共5页华红梅 
2006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6B2066)阶段性成果
随着中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区域金融失衡现象日益突出。金融政策的全国统一性是区域金融非均衡配置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统一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向、统一的利率政策、统一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统一的公开市...
关键词:区域金融 金融政策 货币化 利率 
区域金融失衡的政策性因素分析被引量:2
《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11期132-135,共4页华红梅 
2006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6B2066)
随着中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区域金融失衡现象日益突出。文章结合我国区域金融失衡现状,首先分析了区域金融失衡的政策性因素,然后论证了实行区域金融政策的必要性,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区域金融失衡 政策性因素 金融相关比率 货币化比率 
区域经济失衡的“货币性因素”分析
《中国流通经济》2007年第10期34-36,共3页刘秀光 
2006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二期)项目(编号:2006B2066)<区域经济失衡的"货币性因素"研究>的部分成果
我国的区域经济失衡已经比较严重,而区域经济失衡是为非均衡发展战略付出的代价。改变这种状况,传统的财政政策的调控虽然有效,但作用也有限,起根本作用的是西部地区金融资源的配置状况,解决西部地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区域经济失衡 货币性因素 金融资源配置 
导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政策性因素被引量:5
《生态经济》2007年第8期126-128,135,共4页刘秀光 
2006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二期)项目"区域经济失衡的‘货币性因素’研究"(编号:2006B2066)阶段性成果
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原因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方面,而忽略了政策性因素引致的利益关系对生态环境脆弱的作用。本文着重从政策性因素分析导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主要集中在非均衡发展战略和财政政策...
关键词:生态环境脆弱 政策性因素 非均衡发展战略 财政政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