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化比率

作品数:23被引量:8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韧黄为贝多广李京晔蔡则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商业文化(学术版)》《上海经济研究》《时代经贸》《金融经济(下半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合理货币化比率的测度框架与实证研究被引量:1
《上海经济研究》2018年第12期103-115,共13页高谦 何蓉 
中国M2/GDP持续上升并超过2,引起对经济效率和金融风险的担忧,为此必须研究货币供应量对国内生产总值比率的合理水平与决定因素。本文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出发,建立起一个包含货币方面与实际部门的测度框架,推导出合理货币化比率公式,测...
关键词: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M2/GDP 经济货币化 合理货币化比率 流动性过剩 
金融相关比率等指标不宜作为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尺度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72-78,共7页周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JY16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6M591800)
现有的相当一部分研究将金融相关比率等金融深化指标作为金融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这其实是将金融深化指标的适用性人为扩大化,对此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厘清。对金融深化指标进行静态、动态比较,并开展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金融深化...
关键词:货币化比率 金融相关比率 金融深化指标 衡量 金融发展水平 
近代中国的银行资本、货币量与货币化(1910—1936)被引量:4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3年第2期3-9,175,共7页崔文生 刘巍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87-1936年中国GDP的估算与经济增长因素研究>的中期成果。项目编号:09BJL006;项目主持人:刘巍
本文搜集汇总了近代中国1910—1936年的银行资本额,用数量分析方法证实了近代中国银行总资本额是影响货币量M1的主要因素。同时,也证实了银行资本规模是市场中货币需求的客观要求。本文采用货币化程度的国际比较方法考察了这一时段内近...
关键词:银行资本 活期存款 货币量 货币化比率 
从货币层次看我国的高经济货币化比率
《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第08X期8-8,11,共2页梅乔丹 
经济货币化程度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进程最重要的标志。近年来我国的M2/GDP值持续增长,已经达到了一个畸高的水平。本文从货币层次入手,通过分析高M2的构成及变动,发现造成我国高经济货币化比率的原因之一的确是我国居民的高...
关键词:货币层次 M2/GDP 货币经济化 
储蓄分流视角下的高货币化比率调节机制探析
《商业时代》2012年第13期58-59,共2页宋嘉薇 吴畏 
近几年,我国货币化比率的畸高,积累了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本文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储蓄分流机制,并定义了最优储蓄分流量,得出储蓄分流机制的作用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最后,结合我国实际,讨论储蓄分流机制的作用情况,初步得出了由于储蓄...
关键词:货币化比率 通货膨胀 储蓄分流机制 最优储蓄分流量 
中国高货币化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被引量: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第2期61-66,共6页张勇 朱丹 廖金妹 
货币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广化和深化的重要指标,用M2/GDP表示。近些年来,中国货币化比率不断攀升,甚至已超越欧美等发达国家。但如此高的货币化率并不能说明中国金融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很高,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体系的...
关键词:高货币化 货币化比率 协整分析 
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中国“高货币化”成因的再分析——兼论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化的影响被引量:2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92-99,共8页杜江 唐贵萍 唐喻婷 
在苗文龙《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中国"高货币化"成因》一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12期)的基础上,根据货币数量理论,从理论上分析我国存在"失踪"货币和"高货币化"的原因,运用GARCH模型再次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外汇储备、银行利...
关键词:货币化比率 现代货币数量论 GARCH模型 
我国金融深化程度的判断与发展趋势
《时代经贸》2010年第24期206-206,共1页焦文慧 
自美国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I.麦金农和爱德华S.肖在1973年出版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两部著作中提出金融深化以来,该理论逐步发展成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
关键词:金融深化 金融相关率 货币化比率 
资产投资变动与货币政策选择被引量:1
《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6期20-27,共8页魏杰 王韧 
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数量与名义收入间存在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而M2/GDP所描述的货币化比率的动态增长路径则对这一结论提出了强劲挑战。本文认为,两项研究的冲突源于传统分析对资产投资的忽略,在纳入资产投资变动对货币供给行为和货币...
关键词:资产投资 货币化比率 货币数量论 
中国货币化比率增长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第1期53-55,共3页肖福菊 郑长德 
本文通过对中国1978-2006年的M2/GDP的值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的货币化比率畸高,这一方面是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不断深化的反映,另一方面,与我国的金融体系、高储蓄额、货币流通速度、庞大的地下经济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货币化比率 增长趋势 影响因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